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最新数据和分析 > 正文内容

绿色引领 助推全市煤炭行业转型发展

2024-12-31 10:44 来源: 长治市统计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今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指出,能源指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热力、氢能等。作为一个以煤炭产业为主的资源型城市,长治市煤炭行业占据全市工业经济已超七成,煤炭在全市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煤炭生产情况

(一)煤炭资源禀赋

长治地处沁水煤田东部边缘中段,是全国重点产煤地市之一。全市含煤面积843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1%,煤炭预测储量635亿吨探明储量294亿吨,占山西省探明储量的12%,主要煤种有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全市除平顺县外,11个县区均有煤炭资源赋存除黎城县平顺县和沁县外其它9个县区进行煤炭开采。

(二)产量情况

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中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近年来,长治市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原煤产量实现比较平稳增长,洗煤产量逐年增长。

年内分析,11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476.5万吨同比增长0.7%(增速高于全省4.7个百分点),增速比上月-1.8%)上升2.5个百分点。洗煤产量867.9万吨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增速比上月8.2%)上升2.1个百分点。分月看,近三个月全市规上工业原煤产量增速虽有所下滑,但整体呈现逐月上升态势(见图1,国家不公布2月增速)。


    年度间分析,受市场需求变化和新能源电力的大力发展,今年全市原煤和洗煤产量虽然负增长,但“十四五”前三年原煤产量逐年增长,洗煤产量逐年迈上新台阶。截止到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原煤产量已突破1.7亿吨大关(见图2)。洗煤产量由2021年7658.4万吨已上升至2023年的9549.3万吨

二、煤炭消费情况

(一)煤炭利用方式

煤炭作为一种化石能源,种类丰富,根据国家统计制度规定,原煤包括无烟煤、炼焦烟煤、一般烟煤和褐煤,洗煤产品包括洗精煤(用于炼焦)和其他洗煤。不同煤种的含碳量、发热量、挥发分、灰分、硫分等指标差异明显。

占全市原煤产量一成的无烟煤含碳量高、杂质少、发热量高且污染相对较小,是优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占全市原煤产量九成的烟煤(包括炼焦烟煤和一般烟煤)受挥发分、灰分和硫分指标不同,发热量相对较低影响,在工业锅炉、发电等领域应用广泛。占全市洗煤产量四成的洗精煤(用于炼焦)粘结指数高,主要用于焦化厂;占全市洗煤产量六成的其他洗煤,由于发热量差异较大,主要用于电厂和钢铁厂。

受煤质多样性影响,全市煤炭主要有三种利用方式:

1.能源领域用于燃料煤炭作为重要的能量来源在发电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11月底,全市电厂总装机容量1505.37万千瓦,其中燃煤发电装机容量969.1万千瓦,占比64.4%;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536.27万千瓦,占比35.6%。煤炭发电具有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成熟等优点能够确保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可靠性随着新能源电力的大规模接入煤炭发电可实现灵活调节支撑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2.化工领域用于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加工煤炭可以生产出众多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全市重点打造的“焦化副产粗苯—己内酰胺—工业长丝—纺织品”产业链,从煤炭中提取出苯、甲苯等烃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生产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焦化等副产)制氢—提纯—加氢装置—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利用煤炭焦化产生的副产品焦炉煤气,与氧气、水蒸气进行化学反应制氢,推进下游氢能产业技术装备供应链的发展。

3.石油领域液化合成为了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开拓煤炭应用领域,煤炭液化技术应运而生。煤炭液化指将煤炭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液态烃类燃料的过程,如汽油、柴油等。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采用间接液化技术,对粗煤气进行催化和合成反应后生产出多种煤基合成产品。相比石油基油品含硫、氮、磷等杂质较多,煤基油品纯度较高,杂质少。

(二)消费情况

随着能源消费革命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但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十四五”以来,全市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持续增长,从2021年4184.2万吨已上升至2023年5188.3万吨,煤炭仍是工业企业消费的主要能源品种之一。

1.从县区分析,受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和产业结构不同影响,全市各县区煤炭消费量差距较大。2024年1-11月潞州区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1155.1万吨占全市规上煤炭消费量的24.9%;襄垣县煤炭消费量958.8万吨占比20.7%;潞城区煤炭消费量915.9万吨占比19.7%。

2.从行业分析,化工行业和电力生产对煤炭需求依然较为强劲。2024年1-11月,全市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4629.5万吨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煤炭消费量2277.7万吨占全市规上煤炭消费量的49.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消费量1843.1万吨占比39.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消费量229.3万吨占比5.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消费量198.4万吨占比4.3%。

3.从工艺分析,煤炭消费过程涉及多种生产工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在电力生产活动中,火力发电是煤炭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投入使用和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持续推进,全市煤炭发电效率明显提高。2024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火力发电标准煤耗287.0克标准煤/千瓦时,低于2021年16.5标准煤

三、煤炭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环境方面

1.大气污染。煤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对土壤、水体、建筑物等造成严重损害。煤炭燃烧排放出颗粒物,如烟尘、飞灰等,降低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2.水污染。煤炭开采和洗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汞、镉、铅等)等多种有害物质,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对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3.土地破坏与生态退化。煤炭开采活动对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井下采煤引起地面塌陷,使大量土地无法继续耕种或用于其他用途,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煤炭开采不当破坏矿区的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二)资源与经济问题

1.资源枯竭风险。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年代。随着全市煤炭消费量的不断增长,煤炭储量逐渐减少,资源枯竭的风险日益增大。一旦煤炭资源枯竭,依赖煤炭的相关产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如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这对全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2.经济转型压力。在推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各地都在逐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这使得传统的煤炭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经济转型压力。

四、煤炭发展路径研究—“数字+绿色”

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与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全市煤炭行业正站在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

技术创新是煤炭行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驱动力。一方面,在煤炭开采领域,大力推广智能化开采技术至关重要。通过运用先进的传感器、自动化控制设备以及高精度定位系统,实现井下开采设备的远程操控与智能决策,不仅能大幅提升煤炭开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还能显著提高作业安全性,减少事故风险。另一方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亟待突破。聚焦煤炭洗选、高效燃烧、煤炭转化等关键环节,研发新型技术与工艺,增强煤炭在能源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从传统粗放型开采利用向清洁高效型转变。

产业结构优化是煤炭行业重塑发展优势的关键举措。沿着产业链延伸方向,煤炭企业应积极向煤炭深加工领域进军,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决策部署,发展现代煤化工、氢能产业链,将煤炭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提升产业经济效益与抗风险能力。加强煤炭与电力、建材、钢铁等产业的耦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与产业协同共进,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综合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绿色和低碳发展理念是煤炭行业实现长远发展的根本遵循。在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强化的当下,煤炭行业必须将绿色开采与生态修复贯穿于生产全过程。推广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最大程度减少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地表生态的破坏。加大绿电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引入绿电作为动力源,替代传统的火电供应,能够显著降低煤炭生产的碳排放强度。同时,煤矿周边丰富的土地资源建设分布式风电、光伏电站,煤矿企业可以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实现绿电的就地消纳与能源的梯级利用,推进企业低碳发展。


长治市统计局主办   联系电话:0355-2024989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58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87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