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举办了多场促消费主题活动,全市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规模持续壮大。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发展稳中有进,总量持续扩大
上半年,长治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53.4亿元,总量较上年增加11.3亿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受国家政策推动及数字消费券发放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两年平均增长4.4%,比2023年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长(3.8%)提高0.6个百分点。
1—6月长治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08.8亿元,同比增长4.8%。从当月速度看,6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比5月、4月增速分别提高0.5和0.2个百分点,但较3月回落13.6个百分点。
(二) 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农村快于城镇
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随着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乡村交通、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促进城乡市场潜力释放。上半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87亿元,同比增长3.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6.4亿元,同比增长3.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城镇快了0.3个百分点。
(三)餐饮消费发展较快,商品零售增长平稳
从消费形态看,受夏季天气因素影响,人们外出聚会就餐增多,以及中高考结束后谢师宴、学生聚餐宴增多,全市餐饮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要力量。上半年餐饮收入实现27.8亿元,增长7.2%,较全市社零总额增速高了3.9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实现325.6亿元,增长3%,较餐饮收入低了4.2个百分点。
(四)多数商品销售增长,部分消费热点涌现
从限上单位商品类别看,十七类商品保持增长,占比81%,其余四类商品销售出现下降。
1、吃穿用类商品零售实现两位数增长。1—6月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0.5亿元,增长1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7亿元,增长21.6%;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亿元,增长10.1%,三类商品共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2.4个百分点。
2、部分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随着市场供给体系逐步完善,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品质化需求日益增加,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1—6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和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四类商品销售稳步增长,增速分别为9.4%、12.2%、25.1%和6.7%,增速比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分别高4.6、7.4、20.3和1.9个百分点。
2、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对限上消费品市场贡献显著。随着居民出行需求的增加,汽油价格上涨,加之政府消费券带动销量提高,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1—6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6.2亿元,占限上比重24.1%,同比增长8.1%,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9个百分点。
3、新能源汽车零售高速增长。随着消费者环保理念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购车成本降低以及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1—6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实现8.4亿元,同比增长38%。
(五)新增单位带动力强
2023年,全市深入挖掘新增长点,持续加强对市场主体政策扶持和针对性培育,鼓励达限单位应统尽统。1—6月,全市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实现零售额6亿元,同比增长97.5%,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9个百分点,成为全市消费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六)限额以上单位多数经营稳定
从经营数据看,1—6月全市共有1224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其中:769家累计销售(营业)额超去年同期,占比62.8%。
从财务数据看,上半年全市共有967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企业,其中:598家应交增值税大于或等于去年同期,占比61.8%;631家从事批零住餐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大于或等于去年同期,占比65.3%。
二、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明显
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较一季度回落了2.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回落了3和2.8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回落了4.1和2.7个百分点
(二)主城区增长乏力,县区发展有差距
潞州区作为全市商贸中心,在长治市消费品市场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7.4亿元 ,占全市比重58.7%,增长3.1%,比全市增速低了0.2个百分点。从限上数据看,1—6月潞州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市比重达75.3%,增长2.5%,是唯一低于全市增速的县区,其余县区均不同程度高于全市增速。
(二)汽车类商品销售不振影响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
今年以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加之燃油汽车价格波动和缺乏新品支撑,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导致销售下滑。1—6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6亿元,占限上比重33.1%,同比下降3.9%,比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低8.7个百分点,向下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4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汽车类商品零售同比下降11.8%,为今年以来最低增速,下拉全市增速4.5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汽车类和石油制品类两类商品主导全市消费品市场,1—6月这两类商品零售额占限上比重达到57.3%,其发展快慢对全市消费品市场影响很大。除汽车类和石油制品类两类商品外,1—6月长治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可达到10.7%。
(三)网络消费占比较小
长治市电商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和优质的电商服务,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外地商品。1—6月,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仅有0.9亿元,占限上零售额比重仅有0.8%,增长13.8%,对限上消费品市场几乎没有拉动作用。
三、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和壮大。一是要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繁琐的手续和环节,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二是要降低经营成本,给予税收优惠、减免行政收费等,减轻企业负担。三是要加强法治保障。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要重点关注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对其提供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场地、融资等问题。
(二)激发消费潜能,扩大消费规模
抓住“以旧换新”契机,围绕汽车以旧换新、家电家具更新等方面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围绕文旅消费热点,强化供需联动,促进文旅体融合发展,提升消费活力。推动商业企业加快创新,强化体验型消费服务品牌建设,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提供多元化高品质休闲娱乐服务。
(三)完善配套体系,加快电商发展
一是要加大对电商产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电商平台,提高本地电商的竞争力;二是要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三是要鼓励本地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本地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今后,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和消费信心的逐步增强,长治市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