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面激活消费潜力,推进消费回暖升级,举办了系列促消费主题活动,消费需求稳步释放,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恢复向好。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总量持续扩大,发展向好态势明显
一季度,长治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3.4亿元,总量较上年增加7.9亿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受春节超长假期及数字消费券发放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两年平均增速5.6%,比2023年一季度两年平均增速(4.4%)回升1.2个百分点。
1—3月长治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4.1亿元,同比增长7.8%。从当月速度看,3月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7%,比1—2月增速回升12.4个百分点。
(二) 城乡市场同步发展,农村快于城镇
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长治市城乡消费市场协同发展,乡村市场消费活力逐渐增强。一季度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41.1亿元,同比增长4.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2.3亿元,同比增长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城镇快了0.2个百分点。
(三)餐饮消费发展较快,商品零售增长平稳
从消费形态看,在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带动下,住宿和餐饮业等接触型消费加快发展,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要力量。一季度餐饮收入实现16.1亿元,增长9%,较全市社零总额增速快了4.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实现157.3亿元,增长4.4%,较餐饮收入慢了4.6个百分点。
(四)多数商品销售增长,部分消费热点涌现
从限上单位商品类别看,十六类商品保持增长,占比76.2%,其余五类商品销售出现下降。
1、部分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随着市场供给体系逐步完善,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品质化需求日益增加,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和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四类商品销售均呈两位数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0%、11%、11.1%和17.7%,增速比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分别高2.2、3.2、3.3和9.9个百分点。
2、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实现两位数增长,对限上消费品市场贡献显著。随着居民出行需求的增加,汽油价格上涨,加之政府消费券带动销量提高,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增长较快。1—3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1.5亿元,占限上比重21.2%,增长11.4%,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2.3个百分点。
3、新能源汽车零售高速增长。随着消费者环保理念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购车成本降低以及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逐渐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1—3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实现3.9亿元,同比增长58.9%。
4、吃穿用类商品增长较快。1—3月全市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9亿元,增长16.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2亿元,增长19.7%;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亿元,增长10.9%。
(五)新增单位带动力强
2023年,全市深入挖掘新增长点,持续加强对市场主体政策扶持和针对性培育,鼓励达限合规单位应统尽统。一季度,全市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实现零售额2.6亿元,同比增长117.9%,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2.8个百分点,成为全市消费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六)限额以上单位多数经营稳定
从经营数据看,1—3月全市共有1221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其中:824家累计销售(营业)额超去年同期,占比67.5%。
从财务数据看,一季度全市共有964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法人企业,其中:596家应交增值税大于或等于去年同期,占比61.8%;656家从事批零住餐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大于或等于去年同期,占比68%。
二、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县区发展不均衡
1、从增速看,一季度,全市十二个县区中有七个县区增速超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屯留区增长最快,增长7.9%;五个县区增速不达全市平均水平,其中:武乡县增长3%,为县区最低。
2、从总量看,一季度,潞州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2.6亿元 ,占全市比重59.2%;其余11个县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8亿元,占比40.8%。
(二)汽车类商品销售不振影响我市消费品市场发展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市场逐渐趋向饱和,导致销售增长放缓。1—3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8.2亿元,占限上比重33.7%,同比增长2%,比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低5.8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7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全市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都存在不平衡问题,其中: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两类商品1—3月零售额占限上比重54.9%,其发展快慢,对全市消费品市场影响较大。除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两类商品外,长治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8%。
(三)网络消费占比较小
长治市电商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和优质的电商服务,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外地商品。1—3月,全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仅有0.5亿元,占限上零售额比重0.9%,增长17%,对限上消费品市场几乎没有拉动作用。
三、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消费市场保持繁荣
一是积极对接《山西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提振消费市场,加快企业发展,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实现双赢;二是根据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推出不同形式的促销政策和活动,加大活动覆盖范围,激活居民消费,促进市场繁荣。
(二)提高居民收入,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一是要增加居民收入,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社会民生保障力度,降低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成本,化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二是要满足人民个性化、多样化、新型化消费需求,引导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传统型向品质型、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产品服务创新,为居民提供多种消费需求,实现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企业发展双赢。
(三)完善配套体系,加快电商发展
一是要加大对电商产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和培育有实力的电商平台,提高本地电商的竞争力;二是要加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三是要鼓励本地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本地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今后,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释放和消费信心的逐步增强,长治市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