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突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62%。
一、规上工业能耗取得新突破
(一)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98%
1.从全市分析,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360.18万吨标准煤(当量值,下同),同比下降1.98%。全年来看,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降幅持续呈现逐步扩大态势,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分别下降0.63%、1.09%和1.59%,全年下降1.98%。
2.从县区分析,分县区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速度“四升八降”。从同比速度看,平顺县、武乡县、黎城县和长子县四个县区同比正增长,其中平顺县和武乡县同比增速较大,分别为7.19和6.17%;壶关县、沁县、上党区、沁源县、潞城区屯留区、襄垣县和潞州区八个县区同比下降,分别为-13.1%、-9.3%、-8.39%、-5.93%、-3.12%、-2.73%、-1.1%和-0.77%。
(二)前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同比“一升五降”
2023年全市前六大高耗能行业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2321.51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97.17%,同比增长5.6%。
分行业分析,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0.8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9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1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2.2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4.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11.7%。
(三)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速度持续下降
1.从全市分析,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62%。如下图所示,今年以来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幅整体呈先缩小在逐步扩大态势,且月累计同比降幅均小于-5个百分点,节能形势良好。
2.从县区分析,2023年分县区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三升九降”,且同比速度呈现两极分化。受产业结构和重点耗能企业影响,县区间同比增减幅度呈现极不均衡状态,沁源县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最多,下降13.78%。平顺县和武乡县节能形势最为严峻,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速度远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分别同比上升19.63%和6.06%。
2023年分县区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情况表 | |
县区 |
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速度(%) |
潞州区 |
-6.56 |
上党区 |
-8.57 |
屯留区 |
-4.07 |
潞城区 |
-3.22 |
襄垣县 |
-13.62 |
平顺县 |
19.63 |
黎城县 |
-1.17 |
壶关县 |
-0.46 |
长子县 |
-5.80 |
武乡县 |
6.06 |
沁县 |
2.95 |
沁源县 |
-13.78 |
(四)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同比“三升七降”
2023年全市重点监测121户规上工业企业填报32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指标值同比上升的11个,同比下降的18个,持平的3个。其中,原煤、洗煤等10项主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同比“三升七降”。
2023年重点监测企业的主要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情况表 | |||
指标名称 |
计量单位 |
指标值 |
同比速度(%) |
洗煤电力单耗 |
千瓦时/吨 |
5.9 |
-2.4 |
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 |
千克标准煤/吨 |
4.8 |
-3.5 |
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 |
克标准煤/千瓦时 |
291.7 |
-2.2 |
炼焦工序单位能耗 |
千克标准煤/吨 |
114.7 |
-5.6 |
吨水泥综合能耗 |
千克标准煤/吨 |
57.3 |
-7.4 |
轧钢工序单位能耗 |
千克标准煤/吨 |
42.7 |
-9.5 |
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 |
千克标准煤/吨 |
93.7 |
-5.1 |
炼铁工序单位能耗 |
千克标准煤/吨 |
416.1 |
1.1 |
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 |
千克标准煤/吨 |
1437.1 |
1.1 |
吨钢综合能耗 |
千克标准煤/吨 |
605.5 |
0.6 |
(五)工业生产电力消费量同比正增长
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工业生产电力消费202.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6%。全市前六大高耗能行业电力消费184.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占规模以上工业电力消费的90.94%。
分行业来看,前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生产电力消费量同比速度“五升一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五个行业的工业生产电力消费同比正增长,分别为:6.9%、5.9%、2.56%、1.78%和1.2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工业生产电力消费同比下降8.98%。
(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稳步提高
全市72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能源加工转换企业191户,能源加工转换效率88.5%,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重点加工转换活动中,火力发电加工转换效率41.8%,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原煤入洗加工转换效率95.8%,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炼焦加工转换效率91.3%,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
二、全市节能形势新变化和特点
(一)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结构优化,新增企业户均能耗较低
受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户数逐年增加影响,2023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能耗总量虽稳步提升,但由于每年高新技术等低能耗企业的不断入库,使得全市规上户均能耗2023年比2022年下降12.9%(2023年比2021年下降20.78%)。
(二)新能源发展增速较快
长治市新能源品种主要为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垃圾和生物质发电,2023年长治市规上工业新能源发电量30.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2%,比常规火电发电量增速高7.39个百分点。其中太阳能发电量1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35%,比常规火电发电量增速高5.01个百分点;风力发电量13.5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29%,比常规火电发电量增速高10.96个百分点;垃圾及生物质发电量1.3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44%,比常规火电发电量增速高2.1个百分点。相对于新能源发电,规模以上工业火力发电量424.02亿千瓦时,仍作为全市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的主力,也为全市电力行业节能降碳的主阵地。
(三)规上工业的消费结构依然偏重
1.高耗能的行业消费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按照综合能源消费量排序,全市前六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业制品业。2023年这六大高耗能行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97.17%,与同期相比基本持平(同期为98%),全市规上工业仍为高耗能行业为主的消费结构。
2.受经济结构影响,煤炭消费量居高不下。受我市工业经济中焦、电、铁和化工这四大重点用煤行业占比较大的影响,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煤炭消费量5188.33 万吨(实物量)。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用煤占比46.2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用煤占比42.4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用煤占比5.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煤占比4.2%。
三、相关建议
高耗能行业是长治工业能源消费的主力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关乎“双碳”目标的实现。要加强企业对绿色低碳转型认同度,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方面在投入信心不足、技术革新、用能改革等方面进行支持。
(一)转型投入的信心需进一步提振
进一步强化企业对高耗能行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认识意识,绿色低碳转型不仅在宏观层面非常重要,在企业层面将长期受益;进一步引导企业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投入,强化政策政策力度,减少企业后期继续投入的顾虑。
(二)引领技术革新进一步转型
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挖掘结构节能空间,着力推进我市工业产业结构向高级化、产品结构向低耗化方向转变。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压缩劳动密集、能耗高、污染大的行业。加大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投入,从政策上鼓励传统制造业提高技术水平,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走高技术、低消耗、高效益之路。
(三)用能改革进一步落实
改变能源结构单一现状、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提高产业能耗竞争力。随着环保整治的开展,“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要进一步加强引导企业更改调整消费结构。根据我市实际,原煤在一段时间内依然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主要能源消费品种之一。要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促进能源消费革命供给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