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项目是第一支撑”理念,以开展项目前期手续集中攻坚行动为重点,以稳增长、扩投资、提效益为目标,完善和创新项目推进长效工作机制,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程量,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后劲。虽受制造业投资低迷、基础设施投资走弱等不利因素影响,但总体仍呈出现国有投资“压舱石”作用明显,传统行业快速增长,新动能不断集聚的良好运行态势。
一、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3.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同比增长1.6%,增速居全省第四位,比全国(3%)低1.4个百分点,比全省增速(-6.6%)高5个百分点。比增速最高的临汾市(4.3%)低2.7个百分点,比增速最低的晋中市(-19%)高20.6个百分点。
(一)从投资产业看
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完成53.8亿元,同比下降1.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456.0亿元,同比下降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7.3%。第三产业投资完成453.6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7.1%。第一、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0.1和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5.7:49.1:45.2调整为5.6:47.3:47.1。
表1 2022年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分布情况
增速(%) |
占比(%) |
拉动点(%) | |
第一产业 |
-1.1 |
5.6 |
-0.1 |
第二产业 |
-2.0 |
47.3 |
-1.0 |
工业 |
-1.8 |
47.4 |
-0.9 |
采矿业 |
20.9 |
17.9 |
3.2 |
制造业 |
-12.3 |
21.5 |
-3.1 |
电力、燃气、热力和水的供应业 |
-11.0 |
7.9 |
-1.0 |
第三产业 |
5.9 |
47.1 |
2.7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9.4 |
21.2 |
1.8 |
基础设施 |
-2.2 |
15.0 |
-0.3 |
(二)从投资结构看
全市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738.3亿元,同比下降0.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6.6%,比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全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完成111.3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1.5%,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其他费用投资完成113.9亿元,同比增长9.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1.8%,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三)从投资构成看
1.全年全市项目投资完成762亿元,同比下降0.3%,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9个百分点,下拉全部投资0.25个百分点。
2.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03.8亿元,同比增长9.4%,比全市投资增速高7.8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84个百分点。
(四)从投资方向看
全年全市制造业投资完成207.6亿元,同比下降12.3%,低于全部投资13.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制造业(-11.7%)0.6百分点,下拉全部投资3.1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44.7亿元,同比下降2.2%。低于全部投资3.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基础设施投资(-18.1%)15.9百分点,下拉全部投资0.3个百分点。
(五)从项目性质情况看
全市新建项目870个,占建设项目的40.3%,完成投资357.9亿元,同比下降13.3%,占建设项目投资比重47.1%,比去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扩建项目724个,占建设项目数的33.5%,完成投资252.3亿元,同比增长30.9%,占建设项目投资比重33.2%,提高7.9个百分点;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466个,占建设项目数的21.6%,完成投资95.9亿元,同比下降23.5%,占建设项目投资比重12.6%,回落3.8个百分点。
二、投资运行主要特点
(一)国有投资快速增长,“压舱石”作用突显
今年以来,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461.4亿元,同比增长16.2%,比全部投资增速快14.6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7.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49.1亿元,同比增长46.6%,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28.5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比重23.7%,比上年同期提高9.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8.4亿元,同比增长15.1%,比全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高17.3个百分点。
表2
2023年全市及国有控股投资情况 | |||||||||
单位:万元、% | |||||||||
固定资产投资 |
增速 |
占比 |
制造业 |
增速 |
占比 |
基础设施 |
增速 |
占比 | |
全市 |
9634503 |
1.6 |
100 |
2075516 |
-12.3 |
100 |
1447336 |
-2.2 |
100 |
国有及国有控股 |
4613764 |
16.2 |
47.9 |
491077 |
46.6 |
23.7 |
1184144 |
15.1 |
81.8 |
(二)新动能持续壮大,新基建加快布局
1.全市新能源产业投资完成26.9亿元,同比增长24.4%,比全部投资增速高22.8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2.8%,比去年提高0.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5个百分点。
2.全市围绕“四新”发展布局新基建项目,同时在“两转”基础上拓展新局面,5G建设、车联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快推进。全年在建新基建项目30个,投资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快于全市投资7.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1.7%。其中,信息类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7%;融合类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3%;创新类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1.4%。高新区太行数据湖、长子县数字小镇等项目的开工入统为新基建投资带来新动力。
(三)惠民投资两点突出,城市建设进入快速路
1.今年以来,山西漳山电厂王曲电厂点对网500千伏送出工程、漳山百万热源扩容配套管网工程等项目加速推进,全市电热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67.3亿元,同比增长12.5%,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0.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7%,比去年提高0.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电力供应业完成投资15.1亿元,同比增长80.1%。
2.东南外环快速通道改扩建工程、国道208晋中长治界至屯留小河北段改扩建工程、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等项目加速推进,全市道路运输业投资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65.6%,预期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新活力。
3.长治市文化场馆(档案馆、图书馆)建设工程、长治市大健康公共服务基地和屯留、长子殡仪馆建设等项目持续加大投入,全市文化类投资增长16.8%、社会工作类投资增长28.5%,居民服务类投资增长8.8%,累计投资增长17.3%,高于全部投资15.7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一)重点行业增长乏力,产业投资负增长
1.制造业投资下降明显
全年全市制造业投资完成207.6亿元,同比下降12.3%,比前三季度增速(-10.5%)扩大1.8个百分点,比全市投资增速低13.9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3.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投资比重分别为22.1%、17.4%和4.9%,同比分别下降30.7%、4.9%和28.3%,合计下拉全市制造业投资11.1个百分点。
2.基础设施投资活力不足
全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44.7亿元,同比下降2.2%,比前三季度增速(-0.5%)扩大1.7个百分点,比全市投资增速低3.8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公共设施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占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为41%和9%,同比分别下降27.4%和29.8%,合计下拉全市基础设施投资18.9个百分点。
3.产业投资负增长
全年全市产业投资完成535.1亿元,同比下降2.5%,比前三季度增速(-7%)收窄4.5个百分点,比全市投资增速低4.1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1.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电热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比重为38%和14.2%,同比分别下降12.3%和11%,合计下拉全市产业投资7个百分点。
(二)民间投资大幅回落,负向拉动全部投资
全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496.5亿元,同比下降9.4%,比全省民间投资增速(-9%)低0.4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增速(-5.3%)扩大4.1个百分点,比全市投资增速低11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5.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电热气水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民间投资比重分别为31%、6.8%和3.4%,同比分别下降23.7%、7.8%、45.8%,合计下拉全市民间投资11.8个百分点。
(三)投资后劲不足,新入库项目个数计划双下降
全年全市新入库项目1405个,同比下降10.9%,比上年同期减少172个,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1181.8亿元,同比下降23.6%,新入库项目完成投资465.4亿元,同比下降18.1%。其中,亿元以上新入库项目197个,同比下降6.2%,计划总投资804.3亿元,同比下降14.2%,完成投资245.6亿元,同比下降12.6%。
(四)开发区投资贡献减弱,引领作用仍需加强
全年全市13个开发区投资完成325.5亿元,同比下降9.2%,比全市投资增速低10.8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3.5个百分点。其中,10个工业类开发区工业投资6个为负增长,工业投资完成216.5亿元,同比下降10.7%,比全市工业投资增速低8.9个百分点,下拉全市工业投资5.6个百分点。负增长开发区分别是:襄垣开发区(-56.9%)、潞城开发区(-55.2%)、沁源开发区(-34.1)、长治经开区(-28%)、屯留开发区(-14.5%)、上党开发区(-5.3%)。
四、对策建议
从2023年投资情况看,全市新入库项目“小散弱”情况明显,导致投资增量不足,严重制约全市投资稳增长,为实现2024年良好开局,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区要抓紧谋划一季度开工项目,梳理出拟开工项目清单,逐一落实按时开工,抢抓时间节点,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投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一)全力优化服务促进项目建设提质提速。要加强对未开工项目的排查督导,强化对项目建设用地、用能、环境容量、基础设施配套等要素的协调保障,着力破解企业项目开工存在的制约问题,加快项目落地开工,尽快实现投资项目入库入统。对已经开工的项目,要充分发挥中央预算资金、政府专项债等在重大项目建设中的撬动作用,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力度,紧盯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挖掘项目投资潜力,使重大项目实现如期建设。
(二)加强重点行业投资监测。要加强对重点行业投资的动态监测分析,聚焦重点行业,强化分业施策、分类指导。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等行业要加快项目的推进力度;加快中央预算资金、省级技改资金等资金的申请使用,尽可能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投资增长提供更多支撑。
(三) 积极推进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改善政策环境,为民间投资提供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包括加强政策宣传、公开政策信息、增强政策的可执行性等。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环保和能源等领域,以促进经济发展。搭建项目对接平台,为民间投资者提供项目信息和投资建议,帮助投资者做出有利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