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又一载,砥砺奋进铸辉煌。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家、省要求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市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规律,采取针对性措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取得了好成绩。
一、工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1-12月份,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4.6%)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4.6%)1.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四。
(二)五大行业中四个行业实现正增长。能源工业、其他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实现正增长,材料与化学工业实现负增长。1-12月份,能源工业同比增长3.7%,总量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以下简称占比)为76.7%,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7.6%,上拉工业增速2.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工业同比增长3.8%,占比为69.6%,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5.2%,上拉工业增速2.8个百分点。其他工业同比增长48.5%,占比为9.9%,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61.4%,上拉工业增速3.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6.3%,占比为2.8%,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5.8%,上拉工业增速0.4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同比增长1.0%,占比为0.9%,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0.1%,上拉工业增速0.01个百分点。材料与化学工业同比下降8.9%,占比为9.7%,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5.0%,下拉工业增速0.9个百分点。
(三)采矿业与制造业并驾齐驱。1-12月份,采矿业同比增长3.3%,占比为70.1%,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39.5%,上拉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14.9%,高于全市工业增速8.8个百分点,高于采矿业11.6个百分点,占比为27.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64.1%,上拉工业增速3.8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2.6%,占比为2.4%,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0%,下拉工业增速0.1个百分点。
(四)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1-12月份,我市重点监测的18种工业产品产量中,6种产品实现正增长,其中洗精煤同比增长6.6%,发电量同比增长2.8%,生铁同比增长0.3%,水泥同比增长3.9%,太阳能电池同比增长6.8%,化学药品原药同比增长7.5%。12种产品同比下降,其中原煤同比下降0.1%,焦炭同比下降0.9%,粗钢同比下降1.5%,钢材同比下降0.1%,精甲醇同比下降10.7%,初级形态塑料同比下降12.3%,化肥同比下降0.4%,合成氨同比下降5.7%,平板玻璃同比下降1.1%,钢化玻璃同比下降32.2%,中成药同比下降39.4%,饲料同比下降1.5%。
(五)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突出。1-12月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33.4%,占比为13.6%,贡献率为111.1%,上拉工业增速3.7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是主导产业,1-12月份同比增长47.0%,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9.0%。
(六)民营工业稳步增长。1-12月份我市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比为49.1%,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37.0%,上拉工业增速2.3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实现平稳增长。
(七)非煤工业表现优于煤炭工业。1-12月份,我市非煤工业同比增长11.9%,高于全市工业增速5.8个百分点,高于煤炭工业8.1个百分点,占比为30.4%,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54.8%,高于煤炭工业9.6个百分点,上拉工业增速3.4个百分点,高于煤炭工业0.6个百分点,非煤工业表现优于煤炭工业。
(八)非传统工业增速高于传统工业。1-12月份,我市非传统工业同比增长22.7%,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6.1个百分点,高于传统工业20.0个百分点,占比为20.1%,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63.6%,上拉工业增速3.9个百分点。
二、目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均衡,抗风险能力不足。煤炭行业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对工业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1-12月份,我市三大行业(能源工业、消费品工业、材料与化学工业)增速均低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能源工业同比增长3.7%,其中煤炭工业同比增长3.8%,低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2.3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同比增长1.0%,低于全市工业增速5.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工业同比下降7.9%,是影响增长的主要原因。材料与化学工业同比下降8.9%。其中钢铁行业同比下降15.2%,低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21.3个百分点。受保供政策及市场行情影响,原煤产量略低于去年同期,煤炭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和拉动力也低于去年,未能起到“火车头”的作用。
(二)县区发展不均衡。1-12月份,全市12个县区,9个同比实现正增长,3个同比实现负增长。分别是:襄垣县同比增长14.5%,沁源县同比增长9.1%,长子县同比增长6.9%,潞州区同比增长6.2%,黎城县同比增长2.5%,屯留区同比增长1.4%,上党区同比增长0.2%,潞城区同比增长0.1%,武乡县同比增长0.1%;平顺县同比下降10.4%,沁县同比下降11.9%,壶关县同比下降12.7%,增速最快的襄垣县与最慢的壶关县相差27.2个百分点,县区之间发展不均衡。
三、对当前工业运行的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激发经济活力。要实现我市工业结构优化,就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引领和支撑。支持新兴产业,要在政策配套、公共服务、科研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强金融、土地、人才、创新等多要素的高度聚集,加速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过程,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转型升级。
(二)疏通“末梢堵塞”,精准服务企业。一方面要对新投产和“小升规”企业及时给予统计指导,完善入库资料,应统尽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科学统筹企业生产,提供政策性指导。加强信息导向,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节奏,既追求效益,又保证质量,更好地发挥企业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