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最新数据和分析 > 正文内容

1-11月长治市规上工业增速温和回升

2023-12-19 10:55 来源: 长治市统计局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横向成群、纵向成链”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高标准创建特色产业集聚区,有力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当前复苏动能仍偏弱,国内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快于全省工业(4.5%)1.1个百分点,快于全国工业4.3%)1.3个百分点,较1-10月份回升0.1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一)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今年以来,制造业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远超其他两大门类。1-11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快于全市规上工业14.1个百分点,快于采矿业19.1个百分点,快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2.5个百分点,以绝对优势领跑三大门类。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以下简称占比)为29.7%,低于采矿业38.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3.6%,高于采矿业86.2个百分点,上拉工业增速5.2个百分点,高于采矿业4.8个百分点,高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3个百分点,成为拉动我市工业增速的绝对主力。今年以来,由于煤炭价格回落等原因,从4月份开始,采矿业一直低位运行,1-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低于全市工业增速5.0个百分点,形势不容乐观。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继9月份以来累计增速持续为负,降幅较上月累计收窄0.1个百分点。

(二)其他工业增速最快,装备制造业稳定增长。1-11月份,从五大行业看,其他工业同比增长54.1%,增速最快,较上月累计回升3.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7.4%,较上月累计回升1.7个百分点,保持平稳增长。能源工业同比增长0.9%,较上月累计回升0.1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工业同比增长0.9%,增速与上月持平,处于低位区间运行。材料与化学工业同比下降4.3%,降幅较上月累计扩大2.7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同比下降3.4%,降幅较上月累计收窄2.2个百分点。

(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良好。1-11月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40.3%,较上月累计回升1.7个百分点,快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34.7个百分点,上拉全市工业增速5.1个百分点,发展势头良好。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是主要支撑,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为73.7%,1-11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53.0%,上拉全市工业增速4.8个百分点。其他增长行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同比增长30.9%,生物产业同比增长6.8%,新能源产业同比增长6.0%,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4.9%。下降行业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同比下降3.7%,新能源汽车同比下降42.1%。

(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十增八降”。11月份,由于粗钢限产,本月生铁、粗钢产量为0,影响钢材等产品增速回落。1-11月份,十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同比增长18.9%,水泥同比增长13.3%,太阳能电池同比增长8.6%,钢材同比增长8.5%,生铁同比增长7.0%,洗煤同比增长6.0%,粗钢同比增长4.9%,发电量同比增长2.7%,原煤同比增长0.9%,化肥同比增长0.9%。八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下降,其中:中成药同比下降50.1%,钢化玻璃同比下降38.1%,初级形态塑料同比下降17.0%,精甲醇同比下降8.5%,平板玻璃同比下降4.7%,饲料同比下降3.7%,合成氨同比下降2.2%,焦炭同比下降1.1%。

(五)县区增速正负各半。1-11月份,三个县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襄垣县同比增长14.0%,沁源县同比增长9.9%,长子县同比增长6.9%。三个县区增速稳定运行,其中:黎城县同比增长5.3%,潞州区同比增长4.3%,屯留区同比增长3.4%。六个县区增速为负,其中:上党区同比下降1.3%,潞城区同比下降4.1%,武乡县同比下降4.1%,壶关县同比下降7.3%,平顺县同比下降10.9%,沁县同比下降18.3%。

(六)非煤工业表现优于煤炭工业。今年以来,由于国际煤价及

去年价格较高影响,煤炭价格保持下行趋势,且我市保供煤占比较大,影响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位运行,“压舱石”作用未能充分显现。1-11月份,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9%,较今年最高增速(1-2月份9.0%)回落8.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4.7个百分点,且今年一直未能突破两位数增长。非煤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高于煤炭工业16.0个百分点,占比为32.5%,贡献率为88.7%,高于煤炭工业77.4个百分点,上拉工业增速5.0个百分点,高于煤炭工业4.3个百分点。

(七)民营工业经济发展壮大。目前我市共有民营企业556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727户)76.5%,较2022年增加82户,其中:大型企业30户,中型企业60户,小型和微型企业466户,以小微企业为主。1-11月累计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30户。1-11月份,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比为48.9%,贡献率为53.2%,上拉工业增速3.0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二、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1月,全市工业实现平稳增长,但工业增长主要依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支撑,对单一行业依赖性较强,重点行业支撑力不足,传统支柱性行业持续萎缩,新增企业拉动较弱,工业发展支撑较弱。

(一)重点行业支撑力不足。1-11月份,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7.5%,增加值同比增长0.9%,上拉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炼焦工业增加值占比为4.9%,增加值同比增长2.4%,上拉工业增速0.1个百分点。钢铁工业增加值占比为4.4%,增加值同比下降6.2%,下拉工业增速0.3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增加值占比为3.9%,增加值同比下降1.1%,下拉工业增速0.04个百分点。以上四个行业合计占比为80.7%,上拉工业增速0.3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支撑不足。

(二)本年新增企业拉动较弱。1-11月份,我市共有年度及月度新增入库企业104户,占全市企业数的14.3%,增加值占比仅为1.1%,由于同期未生产等原因,增加值同比增长140.3%,上拉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拉动力较弱。

(三)对单一产业依赖性较高。2020年以前,我市主要靠煤炭行业拉动,2021及2022年,煤炭行业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平分秋色,共同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023年,我市主要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拉动。1-11月份,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同比增长58.9%,占比为10.8%,贡献率为84.7%,上拉工业增速4.7个百分点。不论是煤炭工业还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我市一直以来对单一行业依赖程度较高,行业市场及前景变化对我市工业增长影响较大。

三、当前工作的建议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全过程,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增强“链主”企业带动能力,提高中小型企业培育质量,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

(一)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升级。改造提升能源、材料、化工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在关键产业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

(二)做强龙头企业,打造链式集群发展新引擎。在最近召开的山西省新型工业化推进暨制造业振兴升级大会中,我市山西高科华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高科华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被确定为全省第三代半导体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链核”企业。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先行示范作用,强化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头部企业需求,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链式集群发展。加速推进工业新兴势力集聚发展、裂变生长。

(三)梯次培育中小企业,推进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我市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的20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宣讲解读收集梳理中央、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汇编成册,及时送政策入企业。强化服务,全面推广应用山西省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各类涉企政策“一站通查”、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奖补资金“一键直达”,全力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       


长治市统计局主办   联系电话:0355-2024989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58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87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