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积极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抓实体、促项目、稳投资、稳发展力度,前三季度长治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小幅增长。但受新入库项目减少、项目建设进度放缓等因素影响,多行业投资不足,工业技改、制造业、民间投资等持续下降,需引起高度关注。
一、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长治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5.1亿元,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比全国(3.1%)低2.6个百分点,比全省(-6.8%)高7.3个百分点。9月当月投资完成121.8亿元,同比增长4.6%,较上月提高6.9个百分点。
(一)在库项目情况
全市在库项目1973个,计划总投资3429.0亿元,同比下降1.7%,完成投资735.1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投资项目1714个,完成投资565.3亿元,同比下降4.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76.9%,下拉全部投资3.7个百分点;房地产项目259个,完成投资169.8亿元,同比增长22.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3.1%,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
1.大项目情况
全市亿元以上项目347个,同比下降11.0%,计划总投资2020.0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投资407.5亿元,同比下降1.2%,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5.4%。其中:5-10亿元以上项目113个,完成投资250.8亿元,同比增长8.4%,占比为61.5%;1-5亿元项目234个,完成投资76.7亿元,同比下降13.5%,占比为38.5%。
2.新入库项目情况
全市新入库项目950个,同比下降19.4%,计划总投资826.8亿元,同比下降28.9%,完成投资309.7亿元,同比下降25.0%,下拉全市投资14.1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新入库项目133个,同比下降16.4%,计划总投资553.7亿元,同比下降16.1%,完成投资158.3亿元,同比下降23.7%。
(二)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1.从增速看
县区投资增速“七增五降”,由高到低依次为:沁县(9.0%)、武乡县(8.0%)、潞州区(7.6%)、上党区(7.1%)、潞城区(5.9%)、长子县(3.1%)、沁源县(1.1%)、黎城县(-0.3%)、壶关县(-2.8%)、屯留区(-3.4%)、襄垣县(-11.3%)、平顺县(-16.9%)。
2.从拉动点看
县区拉动点“八正四负”,由高到低依次为:潞州区1.4个百分点、潞城区0.7个百分点、上党区0.6个百分点、武乡县0.3个百分点、沁县0.3个百分点、长子县0.2个百分点、沁源县0.1个百分点、黎城县0个百分点、壶关-0.2个百分点、屯留区-0.3个百分点、平顺县-0.8个百分点、襄垣县-1.3个百分点。
(三)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1.省级开发区投资完成情况
全市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投资219.2亿元,同比下降13.9%,比全市投资增速低14.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9.8%,较上年回落5.0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4.8个百分点。
2.开发区工业投资完成情况
开发区工业投资完成151.0亿元,同比下降17.7%,较全市工业投资增速低11.6个百分点,占全部开发区投资比重68.9%,下拉全市投资4.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类开发区完成143.2亿元,同比下降16.5%,较全市工业投资增速低10.4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3.9个百分点。
二、运行特点
(一)三次产业增速“一快两缓”。
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呈现“一快两缓”的趋势:第一产业同比下降5.7%,第二产业同比下降6.1%,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同期的5.2:49.4:45.4调整为4.8:46.2:49.0,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个、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3.6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5.9亿元,同比下降5.7%,增速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业投资同比下降1.9%,下拉全市投资0.1个百分点;林业投资同比增长63.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3个百分点;畜牧业投资同比下降29.7%,下拉全市投资0.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39.3亿元,同比下降6.1%,增速较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0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采矿业同比增长13.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9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下降10.5%,下拉全市投资2.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同比下降23.3%,下拉动全市投资2.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59.8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上月提高2.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个百分点。分领域看,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2.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0.5%,下拉全市投资0.1个百分点;社会领域投资(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体娱乐业)同比下降31.2%,下拉全市投资1.5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资结构持续调整。
全市工业投资完成339.6亿元,同比下降6.1%,较上月增速(-5.5%)扩大0.6个百分点,比全省工业增速(-7.3%)高1.2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去年的49.4%下降到46.2%,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0个百分点。
在工业投资三大门类中,采矿业、制造业、电热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完成投资为120.6亿元、163.6亿元、55.4亿元,同比增长13.3%、-10.5%、-23.3%。三大门类投资结构由上年同期的29.4:50.6:20.0调整为35.5:48.2:16.3。在采矿业投资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完成113.4亿元,同比增长25.4%,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1.8%。在制造业投资中,占比22.0%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24.1%;占比16.1%的非金属矿制品业投资同比增长7.2%。 在电热气水业中,占比43.9%的新能源发电同比下降25.5%。
(三)有效投资拉动明显。
全市建安投资完成582.0亿元,同比增长2.2%,较上月增速(0.3%)提高1.9个百分点,比全市投资增速高1.7个百分点,比全省建安增速(-10.2%)高12.4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7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67.2亿元,同比下降11.4%,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1%,下拉全市投资1.2个百分点。以土地购置费为主的其他费用完成投资85.9亿元,同比下降0.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1.7%。
(四)国有控股投资快速增长。
全市国有投资完成342.4亿元,同比增长10.3%,较上月增速(7.2%)提高3.1个百分点,较全市投资增速高9.8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2.4%提高到46.6%,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国有投资同比增长24.4%;二产国有投资同比增长7.1%,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43.3%,三产国有投资同比增长12.2%。从项目看,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长治市潞城区东关正街片区(B区)改造回迁安置项目、国道208晋中长治界至屯留小河北段改扩建工程、东南外环快速通道改扩建工程(太行东街—光明路)合计30.4亿元,国有控股类项目建设提速。
(五)基础设施投资降幅收窄。
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4.8亿元,同比下降0.5%,较上月增速(-4.4%)收窄3.9个百分点,较全市投资增速低1.0个百分点,比全省基础设施增速(-12.1%)高11.6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5.8%下降到15.6%,下拉全市投资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40.4%,同比下降25.3%,下拉基础设施投资13.6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占比29.8%,同比增长73.5%,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6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占比12.1%,同比增长33.6%,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0个百分点。
(六)房地产投资销售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在房地产宽松政策的激励引导下,小常片区和北寨片区等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和平里、保利和光尘樾等优质项目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市房地产市场实现投资、销售较快增长。
从供给端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9.8亿元,同比增长22.0%,较上月增速(22.2%)收窄0.2个百分点,比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0%)高22.0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增速居全省第三位。其中,建安投资完成126.7亿元,同比增长17.9%,拉动全市房地产投资增长13.8个百分点;其他费用完成42.2亿元,同比增长37.5%,拉动全市房地产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
从需求端看,销售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218.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4%,较上月增速(12.2%)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6.2%)高6.2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增速居全省第五位。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完成19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3%,比上月提高2.0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完成134.3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月提高2.8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技改投资持续负增长。
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6.1亿元,同比下降28.4%,较上月增速(-21.8%)扩大6.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13.7%)扩大14.7个百分点,比全省工业技改增速(-21.9%)低6.5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4%下降到10.6%,下拉全市投资2.0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同比下降67.1%,下拉全市技改投资23.6个百分点。
(二)民间投资活力不足。
全市民间投资完成389.2亿元,同比下降5.3%,较上月增速(-5.4%)收窄0.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1.9%)扩大3.4个百分点,比全省民间投资增速(-9.6%)高4.3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6.2%下降到52.9%,下拉全市投资3.0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民间投资比重分别为31.2%、7.0%、4.1%,同比分别下降21.0%、13.6%、30.7%,合计下拉全市民间投资10.6个百分点。
(三)制造业投资持续低迷。
全市制造业投资完成163.6亿元,同比下降10.5%,较上月增速(-12.3%)收窄1.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0.5%)回落10.0个百分点,比全省制造业增速(-16.4%)高5.9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5.0%下降到22.3%,下拉全市投资2.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占制造业投资比重分别为22.0%、15.5%、5.1%和1.5%,同比分别下降24.1%、16.2%、24.7%和50.5%,合计下拉全市制造业投资11.8个百分点。
(四)产业投资降幅扩大。
全市产业类投资完成393.8亿元,同比下降7.0%,较上月增速(-6.8%)扩大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14.9%)回落21.9个百分点,比全省产业投资增速(-6.5%)低0.5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7.9%下降到53.6%,下拉全市投资4.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制造业、电热气水业占全市产业类投资比重55.6%,同比分别下降10.5%、23.3%,合计下拉全市产业类投资4.9个百分点。
(五)先行指标总体偏弱。
全市新开工项目794个,同比下降18.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99.9亿元,同比下降22.8%;本年完成投资236.3亿元,同比下降24.8%,下拉全市投资10.7个百分点。因新开工项目进展缓慢,完成投资明显不足。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545.1亿元,同比下降14.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1.7个百分点,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5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69.6亿元,同比增长11.5%,国内贷款19.2亿元,同比下降37.9%,自筹资金387.2亿元,同比下降19.4%。到位资金不足将影响项目投资进展。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工业技改力度,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大力宣传助企纾困、创新发展、贷款融资等政策,继续发挥好技改投资补贴政策激励作用。二是加强部门联动,促进项目及时开工。联合行政审批、环保、土地规划等部门,通过政策解读、现场指导等方式,加快技改项目申报、审批进度,确保企业技改项目及时开工建设。三是强化服务保障,推动项目高效建设。进一步落实项目联挂责任,定期汇总项目进度、收集项目困难等情况,帮助企业解决投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量和投资增长点。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民企投资信心。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壁垒,积极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建立向民间投资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项目推介机制。三是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选择具备一定收益水平、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民营企业长期投资信心,不断提升民营经济活力。
(三)加快项目推进,促进投资稳定增长。
一是加大投资项目开复工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施工的黄金期,抢时间、抢工期、抢进度,推动更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二是以问题为导向,对推进缓慢的项目列出问题清单,加强督导,精准协调,打通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推动在建项目尽快形成增量。三是聚焦投资增长放缓的重点行业,加强协调推进,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重点行业对全市投资拉动作用。
(四)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资金要素保障能力。
一是抓实国家预算内资金争取,持续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二是扩大市场化融资对接面,进一步加强银政企协调联动,统筹解决全市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