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治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以推动一产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抓实粮食生产、耕地建设与保护、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重点工作任务,2023年上半年,长治市农业生产整体向好。
一、农业生产情况
上半年,长治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5.8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农业13.8亿元,增长5.1%;林业13.3亿元,下降9.5%;牧业25.0亿元,增长7.0%;渔业0.5亿元,增长9.3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活动 3.2亿元,增长0.8%。
(一)土壤墒情适宜,夏粮喜获丰收
长治市冬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保持在7万亩左右,其中黎城、潞城、长子、屯留、襄垣五个县占70%以上。2023年长治市小麦播种面积6.78万亩,较2022年核定面积6.07万亩增长11.7%。其中,水浇地5.2万亩,占76.7%。入春以来,长治市降雨充沛,土壤墒情适宜,小麦生长期间光照充分,有利于小麦灌浆;整个生长期雨热不同季,麦田病虫害发生较少、水肥管理比较到位。小麦播种实现了“种在适播期,播在足墒田”。据国家统计局长治调查队数据显示,2023年长治市夏粮总产、单产、播种面积均高于去年。全市夏粮总产量1.9万吨,比上年增长2.3%;亩产310.5公斤,比上年增长0.5%;播种面积6.2万亩,比上年增长1.8%。
(二)蔬菜面积减少,产量略有增加
2023年上半年全市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8.2万亩,较去年同期减少7.9万亩,同比减少21.8%,主要原因是屯留县政府倡导并推广的“麟绛红”尖椒,连续几年种植给农民带来的实际收益并不大,所以今年种植面积减少8.9万亩。 上半年蔬菜产量为26.1万吨,同比增长4.9%。长治市二季度蔬菜主要为白菜类、瓜菜类、茄果类三类,分别占全市蔬菜总量的25.0%、22.4%。32.5%。今年气候较上年更加适宜,长子县丹朱镇、鲍店镇、宋村镇等主要种菜乡镇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且蔬菜产量较高,拉动长子县及长治市蔬菜产量增长。
(三)西瓜大幅扩张,产量略有增长
二季度长治市瓜果类播种面积为2.0万亩,同比增长259.6%,产量0.2万吨,同比增长0.8%。主要原因是屯留区、潞城区增加西瓜种植。尤其是屯留县,新增1.1万亩小型弓棚种植西瓜,占到瓜果类播种面积的55%。这批新种植的西瓜将分三批采收,第一批在7月份,每二批采收在8-9月份,第三批采收在10月份。所以,截止6月份,长治市瓜果类播种面积虽大大增加,但产量却无大幅增长,预计三、四季度到了新增西瓜的采收季,瓜果类产量将会迎来大幅增长。
二、农产品价格变动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蔬菜价格明显高于上年同期
2023年上半年,长治市蔬菜价格整体较高,4月下旬天气转暖,菜价虽有所下降,但整体价格仍处于高位。根据长治市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紫坊菜市场发布的蔬菜一级批发价格显示,6月下旬长治市整体菜价高于上年同期,菜价涨幅大致在40%—70%之间,大白菜价格甚至高于上年同期150%。高菜价对于稳定和推动长治市蔬菜种植有重要作用。上半年长治市减少的蔬菜种植主要是“麟绛红”尖椒,主要用于口红等色素原料制造,所以不受当地蔬菜价格波动的影响。
长治市紫坊市场蔬菜一级批发价 单位:元 | ||||
蔬菜品种 |
2023年6月25日 |
2022年6月30日 |
差价 |
涨幅 |
大白菜 |
2 |
0.8 |
1.2 |
150.0% |
西红柿 |
3.6 |
2.4 |
1.2 |
50.0% |
黄瓜 |
3 |
2.4 |
0.6 |
25.0% |
青椒 |
3.4 |
2 |
1.4 |
70.0% |
油菜 |
4.6 |
3 |
1.6 |
53.3% |
香芹 |
7 |
5 |
2 |
40.0% |
土豆 |
3.2 |
2 |
1.2 |
60.0% |
白萝卜 |
2.8 |
1.6 |
1.2 |
75.0% |
菠菜 |
4 |
3.2 |
0.8 |
25.0% |
茄子 |
3.6 |
2.4 |
1.2 |
50.0% |
豆角 |
3.2 |
3.6 |
-0.4 |
-11.1% |
(二)生猪收购价低位平稳运行
2023年上半年,长治市生猪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13.5元-16元/公斤之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个小高峰,最高收购价为15.9元/公斤,5月后价格趋于平稳,基本维持在14—15元/公斤,整体看,2023上半年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与去年上半年基本持平,都低于2022年下半年16—28元/公斤生猪收购价格区间。目前长治市生猪收购价约为14元/公斤,低于去年同期18.3元/公斤的价格。目前长治市生猪养殖猪粮比为4.97:1,生猪养殖成本约为15—16元/公斤,也就是说上半年生猪养殖户处于盈亏平衡或小幅亏损状态。一季度长治市生猪存栏出栏均同比增长7.6%,预计二季度生猪养殖将延续一季度增长趋势,但增幅不会过大。
2月份以来,长治市鸡蛋一级批发价基本稳定在每公斤9—10元的水平,4月份之前,鸡蛋价格高于上年同期,4月之后低于上年同期。截至目前,长治市鸡蛋一级批发价8.8元/公斤,略低于上年同期9.2元/公斤的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资价格上涨压缩了农民收入。化肥、农膜、种子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涨,人工工资居高不下,增加了农业投入成本,加大了农民生产费用,抵消了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实惠,压缩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削弱了国家各种补贴和减负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二是畜禽产品价格波动过大不利于畜牧业稳定。全市生猪、家禽等畜禽产品价格呈现出波动大、周期短等特点,不利于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2022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低迷,下半年却一路高涨至价格翻倍,2022年10月份之后,生猪价格又开始回落,2023年上半年生猪总体收购价格又回落至2022年上半年的水平,价格的大起大落致使养殖户无法持续获取稳定收益,影响了养殖户继续养殖的信心,减弱了养殖户扩大生产的动力。
三是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青壮劳动力缺乏成为现今农村的普遍现象,当外出打工获得的收入远远高于农业生产的收入时,劳动力资源从农村向城镇的流动就会成为必然。乡村振兴离不开人,农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乡村振兴进程的推进。
四、做好农业生产的建议
一是加强市场管理,强化惠农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不断完善种植业补贴政策,简化补贴手续,加大补贴金额,切实降低农业投入成本,加大农资市场查处力度,杜绝假冒产品流入农资市场。加强农资价格管理,保持农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二是搞好信息服务,做好市场预测。农业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前景、品种预期、经济效益、产品市场容量、供需状况、价格趋势等前期调查和市场预测,指导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三是利用现有劳力,挖掘匹配产业。乡村振兴最主要的还是产业振兴,目前农村地区最主要的劳动力为40岁以上妇女,在丈夫外出打工时,她们多是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孩子,干农活。她们有着强烈的就业愿望,希望在本村附近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所以,农村产业发展中,应充分注重并利用这一人群,多发展一些劳动强度不大,但需要大量劳动力,适合在农村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