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市场活力逐步恢复,城乡消费趋于活跃,呈现恢复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2.1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一季度(6.4%)提高2.5个百分点。
一、市场运行特点
(一)需求逐步释放,市场稳步恢复
市场销售持续回升。随着消费场景恢复正常,提振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消费市场向好态势明显。二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76.6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一季度(6.4%)提升4.9个百分点,为近六个季度新高。
限上消费稳步增长。1-6月全市限上零售额实现100.6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为上半年次高。市场主体的持续好转对整个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向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城乡市场同步恢复,乡村恢复快于城镇
城乡市场销售同步恢复。上半年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78.0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81.3%,同比增长8.8%,增速较一季度(6.4%)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4.1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7%,同比增长9.2%,增速较一季度(6.6%)高2.6个百分点。
乡村增速快于城镇0.4个百分点。
(三)商品零售增势良好,餐饮消费快速恢复
商品零售平稳增长。随着市场供给不断优化,消费热点逐步拓展,商品零售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上半年全市商品零售额实现316.2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92.4%,同比增长8.6%,增速较一季度(5.9%)提高2.7个百分点。
餐饮等接触型消费较快增长。由于去年二季度长治周边地区散发疫情影响,导致餐饮消费出现回落,今年受低基数等因素影响,餐饮等接触型消费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餐饮收入实现25.9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较一季度(12.2%)提高1.2个百分点。
餐饮收入增速快于商品零售4.8个百分点。
(四)多数商品销售增长,部分热点涨势良好
多数商品类值同比增长。1-6月全市在统的二十类零售类值中,呈现十六增四降的情形,其中达到两位数增长的商品有十类。
1、吃、穿、用等刚性消费稳步增长。1-6月全市限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增长4.2%,饮料类商品增长12.4%,烟酒类商品增长23.0%,服装类商品增长8.4%,日用品类商品增长19.2%。
2、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快速增长。1-6月全市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4.2亿元,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4.1%,同比增长18.0%,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3.9个百分点,为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3、居住类商品涨势良好。随着全市房地产销售的稳定复苏,居住类商品销售加快改善。1-6月全市限上家电类商品同比增长6.0%,家具类商品同比增长17.0%。
4、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伴随市场供给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供需适配提升,消费热点不断拓展,居民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消费持续增加。1-6月全市限上新能源汽车类商品同比增长92.4%,金银珠宝类商品同比增长27.6%,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同比增长14.4%,通讯器材类商品同比增长12.3%,增速明显高于限上零售额增速。
(五)新入库企业拉动成效明显
限上企业作为消费品市场的中坚力量,一直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在整个市场形成了示范效应。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大对各类小微贸易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在企业“小升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用好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扶持初创期和成长性企业,有力地促进了小型企业上规模、中型企业上层次。去年年底至今年6月份以来,全市共有208家批零住餐单位(含个体户)达限申报入库,有效地为全市消费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1-6月全市新入库企业实现零售额6.1亿元,同比增长77.8%,比1-6月限上零售额增速(8.6%)高69.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2.9个百分点。
二、市场运行需关注的问题
(一)汽车消费增长缓慢,拉动力不足
受燃油车购置税补贴政策退出及高基数影响,汽车消费增长缓慢。1-6月,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长3.1%,增速比限上零售额(8.6%)低5.5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占全市限上零售额比重达到36.3%,但对限上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只有13.9%,拉动力不足。汽车类商品对整个消费市场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增速缓慢今后仍需密切关注。
(二)批发行业持续下滑,重点县区、企业亟需关注
一是批发业降幅持续扩大。2022年下半年以后,受煤炭市场波动等多方因素影响,批发业持续下降,今年以来批发行业延续下降势头并呈逐步扩大态势,1-2月、1-3月、1-4月、1-5月和1-6月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分别下降4.6、5.2、14.5、21.1和21.8个百分点。二是重点企业大幅下降。今年以来部分大型煤炭销售企业由于自身经营及市场因素影响等原因销售额大幅减少;个别煤炭销售企业今年煤炭批发业务已停止。重点批发企业销售业务的萎缩和停止,严重影响全市批发行业的发展。三是重点县区亟需关注。共占全市限上批发业比重超过80%的四个县区潞州区、襄垣县、上党区和沁源县6月当月均呈下降态势,其中,上党区和沁源县当月下降幅度均超过40%以上,严重制约全市批发业的增长。
三、市场运行建议
上半年全市消费市场较快恢复,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待增强,汽车等大宗消费恢复仍然滞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要继续落实落细各项促消费政策,创新消费场景,着力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夯实消费增长基础,促进消费市场持续稳定恢复。
(一)培育新型消费热点
一是进一步抓好促消费系列活动,因地制宜,重点围绕本地特色消费,引导商贸企业积极参与,结合政府消费券的发放,继续组织汽车展销会、家具家电促销、城市商圈和节假日促销等系列专场促消费活动;二是推动夜间消费经济,打造地标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围绕夜游、夜娱、夜食、夜购、夜宿、夜健等主题特色,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三是打造高品质步行街,加快推进改造步伐,提升购物体验度、品牌集聚度,增强消费吸引力、商业竞争力、街区凝聚力,打造促进消费升级的有效平台、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二)推动发展线上业务
1-6月,全市限上批零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仅有0.7亿元,占限上零售额比重仅为0.7%,网络销售占比低、商品购买外流现象严重。今年以来,全市已推出“多元长治”短视频直播创作大赛、城隍庙2023网络购物节、直播电商高端峰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电商活动。今后要继续充分发挥电商新模式新业态在扩大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双向引流,促进全市网络销售迈上新台阶。
(三)提高服务企业能力
坚持将入企服务作为推动消费市场良好运行的重要抓手。以入企服务为契机,狠抓市场主体培育和服务指导,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对企业进行分类施策,动态掌握商贸企业经营状况,及时挖掘和掌握达限企业情况,做好入库入统工作,确保商贸领域市场主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