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场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全市工业增长放缓,传统工业回落明显,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同比仅增长0.6%,低于全省(1.4%)0.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5%)2.9个百分点,增速较4月份回落7.9个百分点,1-5月份全市工业同比增长7.1%,高于全省(3.5%)3.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6%)3.5个百分点,增速较1-4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三大门类增速较上月累计均有所回落
1-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三大门类均实现正增长,但较上月累计有所回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较1-4月份回落1.8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9.9%,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3.3%,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9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较1-4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7.8%,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86.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速增长6.1个百分点,是全市工业实现平稳增长的主要力量;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较1-4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3%,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0.6%,仅上拉全市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04个百分点。
(二)五大行业呈现“一回升四回落”态势。
1-5月份,“一回升”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较1-4月份回升3.4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2.2%,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3.3%,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2个百分点。“四回落”是: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较1-4月份回落1.7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76.5%,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6.3%,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1.2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回落明显(其中: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较1-4月份回落1.7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9.3%,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4.0%,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1.0个百分点;炼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较1-4月份回落3.0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5.0%,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6%,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1个百分点;电力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7%,较1-4月份回升1.4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0%,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0%,下拉规上工业增速下降0.1个百分点)。材料与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较1-4月份回落1.9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0.3%,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6.6%,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较1-4月份回落2.3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9%,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4.2%,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3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较1-4月份回升1.2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0%,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5.4%,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4个百分点;建材工业同比下降14.5%,较1-4月份回落7.3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2%,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2.9%,拉动规上工业增速下降0.2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较1-4月份回落2.0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0.7%,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0.02%,拉动作用不明显(其中: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0%,较1-4月份回落6.6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0.3%,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0.8%,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1个百分点;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3%,较1-4月份回落4.4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0.2%,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0.3%,下拉规上工业增速下降0.02个百分点)。其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2%,较1-4月份回落7.1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0.3%,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73.8%,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5.3个百分点,为我市工业增速第一拉动主力(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同比增长67.2%,较1-4月份回落11.8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9.1%,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72.6%,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5.2个百分点)。
(三)非煤工业加快恢复,支撑作用较为突出。
1-5月份,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较1-4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0.7%,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86.0%,高于煤炭工业贡献率72.0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6.1个百分点,高于煤炭工业拉动点数5.1个百分点,非煤炭工业拉动支撑作用较为突出。
(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1-5月份,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2%,较1-4月份回落5.5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3.7%,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77.6%,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5.5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同比增长60.2%,较1-4月份回落10.5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0.0%,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72.9%,拉动规上工业增速增长5.2个百分点,是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的主要支撑。
(五)多数县区保持正增长
1-5月份,全市12个县区呈现“八正四降”态势,其中最快的屯留区(22.0%)和最慢的沁县(-14.4%)相差36.4个百分点。
2023年1-5月长治市分县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情况 | ||
县区 |
当月增速(%) |
累计增速(%) |
全市 |
0.6 |
7.1 |
潞州区 |
-6.8 |
1.5 |
上党区 |
-3.3 |
-1.3 |
屯留区 |
-7.5 |
22.0 |
潞城区 |
6.0 |
3.6 |
襄垣县 |
2.4 |
8.1 |
平顺县 |
3.8 |
-4.3 |
黎城县 |
1.0 |
10.8 |
壶关县 |
7.7 |
9.0 |
长子县 |
21.6 |
14.3 |
武乡县 |
-0.2 |
-7.4 |
沁县 |
-20.6 |
-14.4 |
沁源县 |
-0.4 |
8.5 |
(六)主要产品产量“八增十降”。1-4月份,全市重点监测的1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8种实现增长,其中四种实现两位数增长,粗钢同比增长17.8%,生铁同比增长16.4%,钢材同比增长15.5%,化学药品原药同比增长10.5%。
2023年1-5月全市规上工业产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5月 |
当月增长(%) |
1--5月 |
累计增长(%) |
原煤 |
万吨 |
1496.4 |
3.5 |
7172.7 |
4.1 |
洗煤 |
万吨 |
776.2 |
2.0 |
3725.0 |
2.2 |
焦炭 |
万吨 |
131.0 |
-16.7 |
675.1 |
-1.4 |
发电量 |
亿KWH |
31.2 |
3.2 |
174.5 |
5.6 |
生铁 |
万吨 |
64.9 |
9.6 |
299.8 |
16.4 |
粗钢 |
万吨 |
74.6 |
6.8 |
356.0 |
17.8 |
钢材 |
万吨 |
66.4 |
9.2 |
314.3 |
15.5 |
精甲醇 |
万吨 |
3.9 |
-3.7 |
16.0 |
-10.4 |
初级形态塑料 |
万吨 |
3.1 |
-42.6 |
19.0 |
-21.2 |
化肥 |
万吨 |
3.9 |
2.9 |
18.0 |
-1.0 |
合成氨 |
万吨 |
3.8 |
-15.7 |
20.0 |
-4.0 |
水泥 |
万吨 |
55.1 |
-9.4 |
178.3 |
4.3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68.7 |
-1.6 |
286.7 |
-18.4 |
钢化玻璃 |
万平方米 |
52.2 |
-65.6 |
464.9 |
-40.3 |
太阳能电池 |
万千瓦 |
49.8 |
-11.0 |
243.4 |
-6.0 |
化学药品原药 |
吨 |
34.2 |
-76.9 |
533.8 |
10.5 |
中成药 |
吨 |
292.0 |
-49.8 |
1544.7 |
-15.7 |
饲料 |
万吨 |
2.6 |
-16.1 |
12.1 |
-22.2 |
二、工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工业降幅扩大,行业拉动为负作用。5月份,随着气温回升,用电量、供热量不断下降。受需求不及预期、库存维持高位和进口煤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持续下降,终端观望心态蔓延,采购需求暂缓,当前煤炭需求转入传统淡季。但在国内煤炭产量持续释放、长协稳定供应和进口煤大力补充的背景下,实际需求对价格支撑力度有限,煤价继续保持回落趋势。5月份,我市原煤产量同比增长3.5%,煤炭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1%,下拉工业增速4.1个百分点,行业拉动为负作用。
(二)钢焦行业增速回落,制造业占比持续下降
5月份,受市场需求不足、销售不畅、利润下滑等因素影响,全市钢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比4月回落32.7个百分点;炼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比4月回落8.8个百分点。由于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缓慢,制造业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也为下降趋势,1-5月规上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上升率为-1.95%。
(三)近半数企业产值负增长,新增企业拉动力弱
5月份,全市702户(除代报企业外)规上工业企业中,有398户(当月未生产的63户)企业当月产值负增长,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56.7%,下降面较大。
5月份,全市新入库的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8%,但由于新入库企业体量小,拉动力较弱,仅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速增长0.2个百分点。
(四)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双下降
1-4月份,全市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8.1亿元,同比下降6.4%,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68.2亿元,同比下降28.0%,比一季度回落7.0个百分点。
三、相关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等作出重要部署。下阶段,我市需持之以恒推进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新建项目投产达效,全力促进长治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一)稳龙头,厚植工业发展优势
围绕“产业链”、“专业镇”等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相关工业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实力。相关部门要对全市近期增长乏力的钢铁、炼焦、建材等重点行业,进一步深入调研分析,强化跟踪调度和协调服务,坚持支撑产业作用不动摇;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赋能,加快数字经济与产业链建设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扩增量,蓄积工业发展动能
紧盯产业链关键环节,做强行业“头雁”企业。有效发挥企业招商主体作用,引导现有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进行供应链、产业群招商,纵向延长产业链,横向聚集产业群,实现上下游产业联动、产销对接,提高工业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为工业增长培育更多优质增量。认真梳理现有工业企业在建项目,优先保障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大企业,力争年内尽早建成投产,有效发挥新建企业对地方工业经济增长的“杠杆”效应,形成拉动工业经济发展新增动能、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新生力量。
(三)强服务,优化工业发展生态
落实好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尤其是企业融资、创新支撑、清理拖欠账款、稳外贸稳外资等方面,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政策红利及时兑现,特别是小微企业,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有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搭建产业链供需对接和线上线下市场推广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带动更多小微企业融入供应链,帮助企业拓宽销路、增产扩产。深入研究企业用地、用电、用气、用水、用工和物流等成本,根据行业属性和产业特征,切实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