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份,受市场需求及今年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降等影响,长治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全市工业”)企业主要效益指标下降,利润降幅仍然较大。全市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8.1亿元,同比下降6.4%;实现利润总额168.2亿元,同比下降28.0%。
一、工业效益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回落
分门类看,1—4月份,采矿业实现营业收入750.4亿元,同比下降8.0%;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619.0亿元,同比下降5.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6.2%。
分经济类型看,1—4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56.6亿元,同比下降5.4%;集体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下降23.9%;私人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1.0亿元,同比下降7.2%;外商及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1.8%。
分行业看:1—4月份,煤炭工业实现营业收入745.2亿元,同比下降7.9%;炼焦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41.0亿元,同比下降15.8%;钢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34.3亿元,同比下降2.4%;电力工业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同比增长4.0%;化学工业实现营业收入69.8亿元,同比下降14.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营业收入150.8亿元,同比增长0.2%。
(二)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滑明显
分门类看,1—4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75.2亿元,同比下降26.4%;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3.8亿元,同比下降23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8亿元,属于亏损状态。
分经济类型看,1—4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8.7亿元,同比下降26.4%;集体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亿元,同比下降38.2%;私人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3亿元,同比下降32.1%;外商及港澳台商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亿元,同比增长1933.5%。
分行业看:1—4月份,煤炭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74.8亿元,同比下降26.3%;化学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0亿元,同比下降127.8;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增长163.8%;钢铁工业实现利润总额0.3亿元,同比下降70.0%;炼焦工业和电力工业分别实现利润总额-5.2亿元和-2.0亿元,处于亏损状态。
(三)部分效益指标有所改善
1—4月全市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6.87元,同比减少0.83元;4月末,总资产周转天数322.2天,比同期增加8.9天。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5.8%,低于70%警戒线。
二、重点关注问题
(一)采矿业利润降幅扩大
受产品价格影响,1—4月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175.2亿元,比上年下降25.4%,增速比一季度降幅进一步扩大了6.7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174.8亿元,同比下降26.3%,是采矿业利润降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二)企业运营成本上升,盈利水平下降
1—4月,全市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4%,营业成本下降2.7%,营业收入降幅大于成本降幅,企业利润空间挤压,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全市亏损企业数量达到311个,同比增长10.7%,亏损面高达43.6%;单位成本费用84.52元,比上年同期上升2.16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6.88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8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11.62%,比上年同期下降3.48个百分点,营业收入、成本下降,单位成本费用攀升,导致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三)重点行业利润出现亏损,下拉作用明显
1—4月,受重点行业整体环境低迷,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下降。煤炭工业、炼焦工业两个重点行业利润大幅下降,同比分别下降26.3%和159.1%,共下拉全市利润增速32.6个百分点,下拉作用明显。
三、对策建议
(一)优化发展环境,确保持续稳定发展
进一步落实落细工业稳增长相关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保障要素供应、稳定发展预期。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早落地早见效,为工业增长和效益改善奠定坚实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运行监测
发挥统计监督预警职能,重点关注占比较大、变化较大的企业和行业,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的运行监测,全面深入分析,了解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运行动态,充分发挥统计监督预警职能。
(三)纾困解难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和挑战,企业利润增长缓慢,各个部门要发挥好各自的职能,加大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管理,继续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落实好制造业扶持政策及小微企业减税降费政策,针对原料价格波动幅度过大的现状,引导企业规模化发展,协调企业间的资源,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四)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内需不足、环保管控等因素的影响,一段时间内全市工业经济仍将处于缓慢恢复期。下一阶段,要客观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紧扣供给侧改革主线,以做好结构调整、建设数字长治为战略抓手,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为关键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开拓产品市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和项目,促进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力促全市工业经济回归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