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长治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现工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高于全省(8%)4.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6%)8.8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
(一)五大行业共同发力,能源工业表现突出。2022年,能源工业同比增长6.9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7.42%,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3.95%,上拉工业增速5.45个百分点,为我市工业增速的第一拉动主力。其中煤炭工业同比增长7.01%,占比为70.32%,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0.05%,上拉工业增速4.97个百分点。材料与化学工业同比增长12.05%,占比为10.02%,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1.7%,上拉工业增速1.45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同比增长2.16%,占比为0.7%,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0.16%,上拉工业增速0.0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8.82%,占比为2.09%,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76%,上拉工业增速0.22个百分点。其他工业同比增长88.29%,占比为9.79%,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2.45%,上拉工业增速5.26个百分点,为我市工业增速第二拉动主力。
(二)三大门类全面增长,制造业发展强劲。从三大门类看,2022年采矿业同比增长7.77%,占比为71.2%,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4.86%,上拉工业增速5.56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23.69%,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1.29个百分点,高于采矿业15.92个百分点,占比为26.78%,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50.67%,上拉工业增速6.28个百分点,高于采矿业0.72个拉动点,一年来,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一直超越采矿业,成为我市工业第一拉动主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8.81%,占比为2.03%,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48%,上拉工业增速0.56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一直保持较高速增长,且从8月份开始,累计增速超过制造业,在三大门类中增长最快。
(三)各县区齐头并进,重点县区带动有力。2022年,全市12个县区全部实现正增长,6个县区实现两位数增长,且快于全市增速,分别是:屯留区同比增长20.2%,黎城县同比增长19.1%,武乡县同比增长17%,襄垣县同比增长15.6%,潞州区同比增长13.9%,沁源县同比增长13.4%。屯留区、襄垣县、潞州区、沁源县作为我市重点县区,均高于全市增速,有力带动全市工业增长。
(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量速齐增。一年来,我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51.8%,增速快于全市工业39.4个百分点,占比为12.5%,较2021年提高2.6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9.44%,上拉工业增速5.25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是主体产业,2022年同比增长92.87%,占比为9.08%,贡献率为39.59%,上拉工业增速5.2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业今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同比增长69.69%,但由于体量较小,对全市工业拉动较弱。
(五)新入库企业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长治市共有新入库工业企业(包括小升规和新投产企业)154户,占当前在库工业企业的比重为24%,新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02%,保持三位数高速增长,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3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27.22%,新增企业对全市工业的带动作用强劲有力。
(六)非煤工业发展快于煤炭工业。2022年,全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52%,增速快于煤炭工业(7.01%)18.5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44个百分点,高于煤炭工业2.47个拉动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9.96%,高于煤炭工业19.91个百分点。一年来,非煤工业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发展快于煤炭工业。
(七)民营工业稳定增长。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2022年,我市共有民营企业474户,占规上企业户数比重为73.95%,增加值同比增长14.7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7.32%,贡献率为55.94%,上拉工业增速6.94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实现稳定增长。
(八)工业类开发区平稳运行。2022年,我市工业类开发区增加值同比增长19.6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8.24%,贡献率为40.82%,上拉工业增速5.06个百分点,工业类开发区平稳运行。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长治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经济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奋力赢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单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下降、民营企业发展较弱等问题,制约着我市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单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22年,我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比为72.6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为4.81%,生物产业占比为7.52%,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为0.96%,新能源产业占比为6.84%,新材料产业占比为7.15%,新能源汽车占比为0.08%,节能环保产业一支独大,产业结构较单一。因此要大力推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下降。从产品产量看,2022年,
全市重点监测的18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11种产品产量增速下降,其中下降5%以上的有:中成药产量下降26.15%,饲料产量下降12.73%,粗钢产量下降9.53%,化学药品原药产量下降9.23%,水泥产量下降5.11%。6种产品稳定增长,其中化肥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51.43%。
(三)民营企业发展较弱。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长治市共有民营企业474户,其中大型企业27户,中型企业54户,小型企业346户,微型企业47户,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94.3%。全市企业平均用工人数392.1人,民营企业平均用工人数234.1人,低于全市企业用工人数平均水平,整体发展较弱。
三、工作建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具有特殊重大意义。长治市要继续贯彻实施国家、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真抓实干,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
(一)大力发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钢铁、水泥、玻璃等产能置换政策。优化布局乙烯、煤化工等重大项目,提高钢铁等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度。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其优劣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 政策“助力”,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同时注重引导社会资源共同服务企业发展,发挥政府的撬动作用和放大效用,全面营造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营商环境。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力稳就业保民生等方面推出具体助企纾困措施,进一步稳定企业预期,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三)多措并举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我市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完善工作体系,狠抓惠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助力民营企业融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在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经营能力、保障安全生产、创新营销方式等方面狠下功夫,保证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