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增长,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的有利政策,旨在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在小微企业脱离困境、提高信心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小微企业调查数据资料表明,当前我市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整体形势稳定,但近期受新冠疫情不确定性和俄乌战争及反华势力打压等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影响,存在市场需求不足和同行竞争压力大、招工难和用工成本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资金紧张等问题和困难。要渡过难关既要小微企业苦练内功,又需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予以关心和精准扶持。
一、纾困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今年以来,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要稳住、疫情要防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在国家33条、山西省46条稳经济措施的基础上,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长治市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作方案》。从清门槛、减审批、优服务、强要素到常态化开展入企服务,强化科技、融资、财税、用地、用能等方面的支持,不断为企业解难纾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用水、用电、用气提供“欠费不停供”,设立6个月的费用缓缴期,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政策;全面推广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贯彻执行对2022年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的规定;在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对中小微企业暂停收取各类保证金;对承租国有产权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3个月房屋租金等扶持政策;拨付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中小企业政府采购等。这些密集的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落实,对促进我市小微企业渡难关、稳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如长治市标新卓尔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反弹对企业经营造成不小困扰,经营成本明显高于去年,盈利能力下滑严重,但享受各种税费减免、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稳岗补贴、返还工会经费等优惠政策让他有更多资金投入到设施升级、工资福利等方面,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和预期。
调查显示,90%的企业了解疫情期间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且80%的企业满意疫情期间惠企政策落实情况。
二、疫情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不容忽视
我市虽属于低风险等级,无封控,但从实地调查来看,此轮疫情反弹对消费市场复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物流运输等诸多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小困扰。
1、市场需求不足,同行竞争压力大。
受市场需求波动、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特别是受近期疫情散点多发的影响,实体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导致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订单量不足,盈利能力下降,市场需求不足问题凸显。加之长治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处于供应链的中上游,企业技术含量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更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后疫情时期同行竞争压力也很大,约50%居民表示不敢乱花钱,消费观愈来愈趋于“理性和有度”,甚至有约40%居民表示“只买生产生活必需品”,而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受限基本上都以本区域生产经营为主,业务市场整体覆盖面有限,加之同行业或相近行业从业者众多,市场竞争激烈,竞相杀价让利促销争夺有限消费资源,呈现钱难赚和生意难做的普遍现象。
调查显示:从当前市场需求看,约70%的正常营业单位表示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少,客户少。从当前同行竞争看,约80%的正常营业单位表示市场供大于求,竞争激烈,优胜劣汰严重。
2、物流运输不畅,原材料成本上涨。
受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导致国际石油、天然气、粮食、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引起相关塑料、纺织、轮胎、电器、农产品、金属制品等中下游产品价格跟涨和运输等服务成本增加,同时,国内外疫情造成物流运输不畅,运费上涨,原材料购进和产品销售成本增加。
调查显示:约36%的小微企业表示受疫情防控形势趋紧影响,物流运输不畅,运费增高,交通管制使货物进出受阻,并推高原材料价格,使其生产经营成本短期上升明显,利润下跌,经营效益变差。
3、资金周转困难,融资成本高。
当前疫情状况下,部分企业订单减少,收入下滑,还有些企业因疫情管控需要重新安排生产计划,但仍需如期支付员工工资、贷款本息、日常防疫等刚性开支,然而客户付款有一定的周期,甚至同样因为疫情影响生产而拖欠账款,加之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调查显示:50%的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资金压力较大,其中四成小微企业存在应收账款回款难的问题。
4、用工成本上涨,招工难度大。
调查显示,有15%企业存在用工缺口,有45%企业反映用工受影响,员工流失,招工难。同时,在企业下一步纾困政策的期盼中,“提供用工支持,推进育才引才,提升职工技能素养,加强职工培训降低用工成本,进一步促进稳岗就业”等也是热门选项。据山西和祥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反映企业需要技术工人、一线工人较多,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厂务工,厂内多是50岁以上的工人,这部分人即将面临退休,又受新一轮疫情的影响,很多外地工人选择辞工。
三、对策及建议
1、创优环境,促进企业稳增长。经济管理部门应强化小微企业运行监测监控,制定小微企业发展规划,多方搭建服务平台,帮助小微企业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创新能力。税务部门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精简纳税资料,简化办税流程,运用大数据对小微企业税费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帮助企业规避涉税涉费风险,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2、苦练“内功”,迎接市场新挑战。调查显示,15%的小微企业在“抑制风险、扩大经营”方面信心不足。小微企业要拒绝“躺平”,并通过改变自身来接受市场挑战,加强采购、运输、生产、存储、销售等各环节运营管理,精减经营成本;生产经营向“专、精、特、新”差异化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生存发展,以自身建设到位来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宽市场,主动送货或服务到家;采用互联网+等新营销模式,线上线下销售一起发力。
3、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稳预期。调查显示,20%的小微企业认为“稳定原材料或上游产品价格”方面需要政府帮扶。希望主管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原材料价格或上游产品价格,加强价格监管,稳定市场预期;支持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以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尽快恢复正常水平;通过技术进步、工艺改进、规模化生产、开发创意新品、做优服务来促销增量提效,对冲原材料涨价增加的成本费用。
4、打通通道,解决难题畅物流。调查显示,30%的小微企业认为“疏通运输通道”方面需要帮扶。强化企业纾困政策落实落地落细,在防疫标准达标的基础上,积极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有关部门帮助保障好产品生产运输,保障产品供应链稳定畅通。同时,面对今年以来油价上涨、疫情影响等多重压力,政府部门对企业物流运输给予适当的补助和优惠,减少部分路段过路费,从而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
5、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拓市场。调查显示,35%的小微企业认为“搭建供应销售等渠道”方面需要帮扶。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龙头骨干企业搭建重点行业产业链和对接平台,扩大面向小微企业的采购规模。立足本地及周边市场实施本地产业匹配,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搭建本地产品供需对接平台,帮助小微企业扩大销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小微企业“走出去”找机会、抢市场,积极组织小微企业参加展会、展销活动,寻求合作机会,拓展新兴市场;政府创造和提供相应网络服务平台,给小微企业产品一个更好地展示、宣传和推销的机会,足不出户就能购买或推销各类产品,以支持小微企业拓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