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疫情散发多发等超预期考验,全市上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动全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显现。
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基本情况
前三季度,全市63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64.0亿元,同比增长29.5%;实现利润总额496.5亿元,同比增长27.3%;资产总计7985.3亿元,同比增长7.1%;负债合计5281.0亿元,同比增长2.4%;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223.0亿元,同比增长83.9%;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1.5天,同比增加3.5天。
(一)从三大门类看,营业收入持续实现正增长
采矿业实现营业收入1829.1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2.8%,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53.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5.7个百分点;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479.5亿元,同比增长26.9%,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2.7%,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39.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1.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营业收入155.4亿元,同比增长54.4%,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5%,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6.9%,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2.0个百分点。
(二)从行业大类看,超五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
全市在统32个大类行业中,17个行业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53.1%。营业收入贡献最大的三个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营业收入1813.1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2.3%,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53.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5.7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50.4亿元,同比增长40.3%,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3.0%,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16.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4.8个百分点;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营业收入277.7亿元,同比增长133.4%,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0%,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20.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5.9个百分点。
(三)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支撑作用凸显
全市规上工业大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56.1亿元,同比增长27.9%,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6.5%,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54.0%,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5.9个百分点;中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15.0亿元,同比增长19.0%,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8%,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12.4%,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小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2.7亿元,同比增长38.1%,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3.2%,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28.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8.3个百分点;微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0.2亿元,同比增长92.8%,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6%,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5.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
(四)从县域看,呈现“十升两降”趋势
全市12个县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呈现“十升两降”趋势,“十升”为武乡县、襄垣县、沁源县、长子县、沁 县、上党区、潞州区、屯留区、黎城县和潞城区,分别增长51.8%、48.5%、47.2%、40.9%、36.0%、32.8%、23.8%、22.3%、7.2%和2.1%;“两降”为壶关县和平顺县,分别下降4.2%和10.8%。县域增长相差较大,增速最快的武乡县和最慢的平顺县相差62.6个百分点。
二、目前应关注的问题
(一)制造业利润明显下降
前三季度,制造业企业营业利润同比下降96.4%,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利润的比重为0.6%,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利润的贡献率-81.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利润下降21.7个百分点。制造业的主要行业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85.6%,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利润的贡献率-50.8%,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利润下降13.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174.2%,对全市规上工业营业利润的贡献率-10.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营业利润下降2.7个百分点。
(二)两金占比仍处高位
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整体平稳,但企业两金(应收账款、产成品存货)依旧处于高位,大量挤压了企业的现金流。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应收账款552.6亿元,同比增长19.5%;产成品存货223.0亿元,同比增长83.9%。以上两金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2.4%。
(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效益情况相对较差
今年以来受下游粗钢去产量、废钢需求不足影响,前三季度,全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0.8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3.52%,同比降低0.04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9.68元,增加2.62元。
9月末,全省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332.1元,同比减少817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40.1天,增加38.1天;资产负债率96.2%,同比提高14.3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新增入库力度。一是相关部门抓企业入库。2022年调查单位年度审核工作已经开始,要抢抓年度入库窗口期,加强梳理摸清底数,加大新增单位入库工作力度,夯实数据基础,切实做到应统尽统。二是相关部门抓企业培育。促进中小微企业梯次成长,做好“小升规”扶持和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三是相关部门抓项目推进。坚持“招、落、建、统”一体推进、协同发力,加快落地项目投产见效。
(二)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各经济部门加强对重点县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问题的运行监测,及时了解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三)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相关部门要详细了解企业运行情况、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情况,分析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因素和困难,研究应对举措,指导企业谋划发展思路,稳住生产运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