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在政府实施一产高质量发展政策的引导支持下,我市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逐步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设施农业已经成为我市农业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设施蔬菜的强力推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效益,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极佳渠道。
一、长治市蔬菜发展现状
(一)发展蔬菜产业是长治市推进一产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之一
蔬菜产业走特色化道路,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标准提高质量,发展设施农业是长治市蔬菜发展的方向。2022年上半年,蔬菜播种面积37.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3.2万亩,增长9.7%。累计产量25.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万吨,增长10.4%。蔬菜增长原因之一是蔬菜价格高,市场行情较好,种植面积增多,产量增幅大,二是大棚种植补贴较高,发展劲头足,新建大棚设施完善,保温效果好,拉动播种面积与产量增大。其中:屯留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辣椒产业,状大辣椒深加工产业,在2021年种植8.5万亩“麟绛红”尖椒的基础上再次扩大种植面积,2022年尖椒种植10万亩。
(二)蔬菜发展的特点
1、蔬菜种植趋向集中连片。种植集中发展有利于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产业聚集有产量大的优势,可以给种植户带来高的议价权,吸引大型经销商来高价收购,在种子、农药、种植设备等需求侧可以拥有更优惠的力度。从而控制成本,提高收入。
2、种植技术不断提高。通过推广种植新技术,探索更有利于农户增产增收的种植模式,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错季生产,错峰上市,丰富了蔬菜种植品种和技术,例如:长子县的小蚯蚓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青椒越夏茬”高效种植模式试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存在问题
1、农村劳动力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或从事非农工作较多。农业种植可雇佣的劳动力年龄大多在60-70岁之间,年龄结构偏单,65岁以上人员无法上意外保险,存在一定的用工风险,导致劳动力缺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2、普通蔬菜种植户抗风险能力较差。设施大棚投资大,由于资金、人力等原因,有的普通种植户为了控制种植成本,采用简易防尘网,但容易受到天气影响,比如大雨、大风、高温等。
3、设施蔬菜投资大,设施更新难。设施蔬菜发展较早,早期的大棚设施虽然没有近年来发展的新大棚有优势,但因设施大棚投资较大,而资金短缺,无法完全更换新式大棚。
三、措施建议
1、推行土地托管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近年来由于我市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种植成本日益提高,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土地托管服务模式成为解决农业规模化发展问题的迫切需要,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开展土地托管的政策宣传,加快落实土地托管服务,可有效减少劳动力的需求。
2、出台更加合理的惠民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小农产业的普通户来说可以加大融资、贷款等金融扶持力度,免息、降息或者延迟利息收缴等,确保其有足够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使种植户可以进入良性循环生产。适当提高保险农业经济作物保险补贴额度,同时政府可牵头大力发展期货农业,大大降低农业种植户的经营风险。
3、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工业、服务业企业经济体量大,若能进行农业生产投资,为农业发展注入大量资金流,通过合理利用从而促进当地农业发展,达到以二产、三产反哺农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