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最新数据和分析 > 正文内容

工业在稳经济大盘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1—7月长治规上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22-08-26 11:31 来源: 长治市统计局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咬定目标、抓住关键,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和强劲的发展势头,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赢得空间。

一、工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1-7月份,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高于全国(3.5%)1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0.7%)3.2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二)五大行业全部实现正增长。1-7月份,能源工业同比增长6.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7.33%,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35.19%,上拉工业增速4.8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工业同比增长6.71%,占比为69.7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33.22%,上拉工业增速4.62个百分点。材料与化学工业同比增长9.47%,占比为10.77%,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9.91%,上拉工业增速1.38个百分点。消费品工业同比增长6.47%,占比为0.7%,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0.48%,上拉工业增速0.0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6.44%,占比为1.9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1.3%,上拉工业增速0.18个百分点。其他工业同比增长176.04%,占比为9.24%,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53.12%,上拉工业增速7.38个百分点。

(三)制造业稳居第一。1-7月份,采矿业同比增长7.29%,占比为70.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36.49%,上拉工业增速5.07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29.02%,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5.12个百分点,高于采矿业21.73个百分点,占比为27.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59.12%,上拉工业增速8.22个百分点,高于采矿业3.15个拉动点,成为第一拉动主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6.41%,占比为2%,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4.39%,上拉工业增速0.61个百分点。

(四)县区发展势头强劲。1-7月份,全市12个县区中11个县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实现正增长。五个县区增速快于全市,分别是:武乡县同比增长19.88%屯留区同比增长19.24%黎城县同比增长17.92%,沁源县同比增长17.9%,襄垣县同比增长14.56%。

(五)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将近50%。1-7月份,我市重点监测的18种工业产品产量8种实现正增长,其中原煤累计增长5.62%,洗精煤增长8.43%,发电量增长28.82%,化肥增长187.47%化学药品原药增长106.62%,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增加值的平稳增长。

二、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劲1-7月份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73.07%,占比为12.29%,贡献率为48.99%,上拉工业增速6.81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其中节能环保产业是主体产业,1-7月份同比增长166.96%,增加值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2.19%,由于同期我市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少,基数小,导致增长较快。

民营工业平稳增长。1-7月份我市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09%,较1-6月份回升1.3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8.36%民营工业实现平稳增长。

)非煤工业表现优于煤炭工业。1-7月份,我市非煤工业同比增长29.6%,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5.7个百分点,高于煤炭工业22.8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0.2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66.78%,高于煤炭工业33.56个百分点,上拉工业增速9.28个百分点,高于煤炭工业4.66个百分点,非煤工业表现优于煤炭工业。

)非传统工业表现优于传统工业1-7月份,我市非传统工业同比增长58.02%,高于全市工业增速44.12个百分点,高于传统工业52.0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8.07%,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63.79%,高于传统工业27.58个百分点,上拉工业增速8.87个百分点,高于传统工业3.84个百分点,非传统工业表现优于传统工业。

三、目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工业未能发挥“压舱石”作用。1-7月份,我市煤炭工业同比增长6.71%,低于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7.1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9.75%,上拉工业增速4.62个百分点,“压舱石”作用未能显现。

(二)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水平不高。1-7月份,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同比下降3%,较1-6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0.88%,对工业增加值增速贡献率为-0.3%,下拉工业增速0.04个百分点。

四、对当前工业运行的建议

(一)转变煤炭行业发展思路,继续推进结构转型。

我市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依靠煤炭产业,“一煤独大”造成结构性痼疾,抑制了转型动力和创新能力。更高效地进行煤炭开采、深加工,形成煤电产业链、煤化工产业链势在必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推进结构转型,创新是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同时大力促进区域集团化重组和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向集团化、集约型转变。

)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产业结构升级和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我市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已取得初步成效。一立足新形势,重点发展七大类产业。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类产业。二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落实人才引进等。三建立和完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同时,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

长治市统计局主办   联系电话:0355-2024989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58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87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