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受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山西及周边省份多发频发的影响,长治消费市场受到一定冲击。为消除市场不利因素影响,提振消费,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长治市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2年行动计划》等措施,同时于今年5月启动发放政府数字消费券,有效缓解了消费市场下行压力,7月份长治限上消费市场继续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
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一)市场保持恢复增长,当月增速出现回落
1-7月,长治限上零售额实现105.5亿元, 同比增长6.1%,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4.4和5个百分点,比1-6月提高0.2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持续复苏态势。
分月度看,4月份受疫情影响最严重,为今年的最低点,5月份开始启动发放政府数字消费券,限上消费市场由负转正,6月份全国整体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促消费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消费市场加快恢复,当月增速达12.7%,7月份受汽车、成品油销售增速下滑影响,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5%,较6月份回落了5.2个百分点。
(二)多数商品销售增长,部分消费热点涌现
从商品分类看,1-7月全市限上单位在统的21类商品中,呈现16增5降的态势,其中13类商品增速快于限上零售额增速。市县两级加快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多种形式开展市场促销,拉动消费效果明显。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销售火爆。1-7月全市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同比增长18.1%,增速比限上零售额(6.1%)高12.0个百分点。7月以来,长治地区持续高温,气象部门多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空调需求量激增,加之政府消费券的刺激推动下,使得空调及其他家电销售大幅增长,7月全市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类商品增长28.9%。
2、通讯器材类商品快速增长。受政府消费券利好因素和准大学生开学购机影响,1-7月全市限上通讯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4亿元,同比增长18.1%,7月当月同比增长34%,增速比6月、5月、4月分别高出14.2、20.2和13.7个百分点。
3、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1-7月全市限上金银珠宝类和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8.3和13个百分点,比限上零售额高12.2和6.9个百分点。
(三)新入库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去年全市狠抓入库工作,全年共新入库批零住餐单位352家。1-7月全市新入库单位实现零售额10.9亿元,同比增长67.5%,比1-7月限上零售额增速(6.1%)高61.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4.5个百分点。
(四)数字消费券带动消费效果显著
5月27日起,市级及各县区陆续通过“云闪付App”正式发放零售、住餐类数字消费券,通过“建行生活App”正式发放汽车类数字消费券,涉及行业包括商超百货、家电数码、住宿餐饮、成品油、汽车等,覆盖企业(商户)超过400家。截至7月31日,全市零售、住餐类数字消费券共核销7754.3万元,拉动消费5.6亿元,带动比7.2倍;汽车核补1237辆,发放补贴551.4万元,购车金额2.38亿元,带动比43.2倍。
二、消费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大宗商品增长放缓,对消费市场支撑作用减弱
1-7月,全市汽车销售市场受周边多点疫情散发、芯片供应不足、燃油价格上涨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增长缓慢,限上汽车类商品前7个月实现零售额41.3亿元,同比增长4.5%。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占全市限上零售额比重达到39.2%,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了9.5和4.7个百分点。
虽然今年以来受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油价一直处于高位,但从长期看,油价的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石油消费,1-7月限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4.1亿元,同比增长4.8%。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占全市限上零售额比重达到22.9%,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了4.6和3.4个百分点。
(二)区县消费市场发展不平衡
1、从单位数量上看,1-7月潞州区限上单位数为506个,占全市比重达到52.8%,单位数最少的平顺县只有10个,占全市比重仅1%。
2、从零售额总量上看,潞州区做为全市商贸中心,1-7月限上零售额实现84.3亿元,占全市比重高达79.9%,远高于其他县区。
3、从零售额增速上看,1-7月,全市12个县区中有8个县区增速高于全市水平,其中,武乡县增速最高达到13.1%,屯留区增速全市最低,只有-0.2%。
(三)限上商贸单位经营压力大
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和自身经营等因素影响,限上商贸单位经营压力持续加大,多项指标出现下滑趋势。
从经营指标看,1-7月,全市956个限上商贸单位(含个体户)中,有327个单位销售额(营业额)低于去年同期,占比34.2%。
从财务指标看,上半年,830个限上商贸企业中有380个企业利润总额为负,亏损占比45.8%。
(四)电子商务发展有待加强
我市电商发展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城乡居民购物需求,商品购买外流现象严重。1-7月,全市限上批零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仅有0.9亿元,占限上零售额比重仅有0.8%,增长6.3%,对限上消费品市场几乎没有拉动作用。
三、市场发展几点建议
(一)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市场运行创造条件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前部署,提早准备,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为市场持续正常运行奠定基础。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二)巩固拓展重点领域消费,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一是继续实施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实施好车辆购置税优惠新政,制定更细化可操作的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完善二手车市场、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等措施,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为稳消费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瞄准农村市场刚需,鼓励开展汽车和智能家电下乡,推动品牌消费、品质消费进农村,引领引导农村消费观念更新,不断挖掘和促进农村消费市场潜力释放。
(三)抓好电子商务扶持培育,做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商贸企业传统销售模式受电商的冲击愈来愈严重,疫情期间更是表现明显。因此,一方面要助力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以实体门店为基础,电子商务为核心,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消费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电商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并在销售运营、仓储物流、技术与人才等方面出台配套支持政策,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补齐我市网络销售短板。
(四)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切实做到应统尽统
下半年,要继续做好限上企业入库纳统工作。相关部门要对达限或接近达限的商贸企业做好筛查、监测、培育工作,采取政策倾斜、入统奖励等有效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纳入限上企业库,为消费市场后续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同时,针对我市民营加油站入库企业较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加油站数据管理云平台建设的推进工作,将符合条件的油站纳入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