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治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良好,农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种植业、畜牧业双擎驱动,全市农业生产整体向好。
一、农林牧渔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上半年,长治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6.0%。分行业看:农业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7.3%,;林业产值15.7亿元,同比下降1.3%;畜牧业产值20.7亿元,同比增长10.7%,;渔业产值0.5亿元,同比增长11.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一产增加值27.3亿元,增速6.2%,增速比全国(5.0%)高1.2个百分点,比全省(5.8%)高0.4个百分点,增速全省排名第3。
二、夏粮喜获丰收,秋粮长势良好
2021年,长治市受极端秋汛影响,冬小麦播种时间较晚,弱苗比例高,促弱转壮任务繁重。开春以后,农业部门及时组织开展小麦苗情调查,实施小麦科技壮苗行动,推动晚播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小麦收获面积6.08万亩,亩产309公斤,产量1.88万吨,产量增长0.5%。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约387万亩,其中,玉米333万亩,高粱12万亩,谷子21万亩,薯类11万亩,豆类9.4万亩,超额完成粮食面积任务,目前大田作物长势喜人,秋粮丰收基础较好。
三、蔬菜及食用菌快速增长
2022年上半年受屯留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辣椒产业,在2021年基础上再次扩大种植面积,2022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的影响,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7.2万亩,同比增长9.7%,蔬菜产量为25.6万吨,同比增长10.4%。上半年,长治市壶关县紫团生物公司上马珍稀食用菌鹿茸茹项目,目前已开始投产,年产约10万吨,受此影响全市食用菌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41.3%。
四、畜禽业生产快速发展
上半年,随着乾和源十万只湖羊、襄垣润禾3600头种猪、黎城连盛百万旱鸭等大型养殖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全市畜牧业生产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全市生猪出栏51.5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15.0%;家禽出栏1861.1万只,同比增长14.1%;牛奶产量7352.5吨,同比增长3.2%;禽蛋产量62887.4吨,同比增长27.2%。
五、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依托关河水库、后湾水库等重点水域,建设1000万尾水产养殖基地,淡水养殖规模稳步扩大。上半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2.5万吨,同比增长8.7%。
六、当前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林业生产形势严峻
2022年上半年,受全市造林任务缩减的影响,全市林业产值呈负增长态势,全年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市林业产值增速下降1.3%,其中育种育苗面积、零星植树分别增长1.9%、4.5%,造林面积下降26.8%。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上半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主要体现为一是蔬菜价格起伏变化较大,2022年上半年,长治市蔬菜价格起伏较大,主要蔬菜品种中大白菜价格在1.0元/公斤—4.0元/公斤之间变动;西红柿价格在2.0元/公斤—10.6元/公斤之间变动;菠菜价格在2.4元/公斤—6.0元/公斤之间变动。随着天气持续升温,蔬菜价格在近期有明显下降,特别是今年持续高位的西红柿,在6月中旬价格明显下跌,目前约2.0元/公斤。二是生猪价格迅速回落,2022年上半年,生猪价格11.5元/公斤—16.6元/公斤之间变动。2至4月是生猪价格低潮期,基本稳定在11.5元/公斤左右,1、5、6三个月生猪价格约15元/公斤左右。而上年同期生猪价格基本上稳定在30元/公斤,与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三)农业行业信息缺乏,难以规避市场风险
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为什么会出现“菜贱伤农”、“果贱伤农”、“肉贱伤农”等让农民痛心疾首的事情, 信息缺乏是主要因素之一。虽然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农产品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但在已有的信息中,宏观信息多、微观信息少;面上信息多、区域信息少;过时的信息多、时效信息少,对市场的引导性不足。
七、做好农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自然灾害频发仍是制约长治市农业发展的瓶颈,它对农业造成的危害往往是不可抗拒的,但是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可以做到的,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重要途径;其次就是要继续增加保险保费补贴额度,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提高保险参保率,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依托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耕地的最大效益,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着力培育一批特色明、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层次。因此要借助全市一产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水果、蔬菜、畜禽、经济林等优势产业,完善区域布局规划,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打造上党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搞好信息服务,加强对农业生产的引导
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无法保障农民持续增收,也影响市场平稳运行。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前景、品种预期、经济效益、产品市场容量、供需状况、价格趋势等进行前期调查和预测。同时要积极开展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供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