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受全国疫情多点散发、山西部分地市和周边省份疫情多发频发影响,长治市消费市场受到一定冲击,市场销售同比下降。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委市政府先后研究出台《关于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长治市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2022年行动计划》等措施,全面优化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同时于今年5月启动发放政府数字消费券,在一系列助企纾困、提振消费的政策推动下,长治市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市场销售明显改善。
一、消费市场运行特点
(一)受疫情影响,二季度市场承压运行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14.1亿元,同比下降1.0%,增速比全国(-0.7%)低0.3个百分点,比全省(-1.4%)高0.4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2.4%,二季度下降4.2%。今年3月以来,全国疫情多点散发,消费市场受到一定冲击,尤其4月份,长治市受周边地区疫情多发频发影响,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均呈现下降态势,导致二季度消费市场出现滑落,承压运行。
分地区看,城乡市场不同程度回落。上半年全市城镇零售额实现255.4亿元,占零售总额比重达到81.3%,同比下降0.9%,增速较一季度(2.7%)回落3.6个百分点;全市乡村零售额实现58.7亿元,同比下降1.7%,降幅比城镇高0.8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1.6%)回落3.3个百分点。
从限上看,1-6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实现90.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较1-5月(4.3%)提高1.6个百分点。分月度看,上半年各月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呈现V型走势,4月份受疫情影响最严重,为上半年的最低点,5月份开始启动发放政府数字消费券,限上消费市场由负转正,6月份全国整体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促消费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消费市场加快恢复,二季度市场运行呈现逐月复苏态势。
图1 1-6月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
(二)多数商品销售增长,商品零售增速回升
从商品分类看,1-6月全市限上单位在统的21类商品中,呈现17增4降的态势,其中13类商品增速快于限上零售额增速。市县两级加快落实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多种形式开展市场促销,拉动消费效果明显。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2.4%,比5月(6.5%)上升5.9个百分点;多数商品零售增速比5月进一步好转。
1.“吃穿用”等刚性消费稳步增长。1-6月全市限上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9.0亿元,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9.9%,同比增长0.8%;限上饮料类商品实现零售额0.9亿元,同比增长10.6%;限上服装类商品实现零售额5.1亿元,同比增长7.4%;限上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36.4%。
2.大宗商品销售持续恢复。1-6月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5.8亿元,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39.4%,同比增长4.7%,对限上零售额的贡献率达到31.5%,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大幅增长121.4%,高于汽车类增速(4.7%)116.7个百分点;分月度看,汽车类商品增速在2季度的3个月里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并于6月份由负转正,4月、5月、6月分别增长-23.5%、-1.5%和18.2%。1-6月全市限上石油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0.3亿元,占限上零售额的比重为22.3%,同比增长4.4%,对限上零售额的贡献率达到16.9%,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0个百分点;分月度看,石油制品类商品增速在2季度的3个月里同样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4月、5月、6月分别增长5.2%、12.9%和14.5%。
汽车类和石油制品类两类大宗商品在二季度的企稳回升,对受到疫情反复影响的消费市场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
3.家电类商品销售火爆。1-6月全市限上家电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7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比限上零售额(5.9%)高10.4个百分点。尤其是进入6月份以来,长治地区持续高温,气象部门多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空调需求量激增,加之政府消费券的刺激推动下,使得空调及其他家电销售大幅增长。6月份,全市限上家电类商品增长43.5%,直接拉动6月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1.5个百分点。
4.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快速增长。1-6月全市限上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15.9%;化妆品类商品增长12.8%;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长12.5%;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增长10.2%。
二、消费市场运行需关注的问题
(一)大宗消费增长不达预期
今年上半年,全市汽车销售市场受周边多点疫情散发、芯片供应不足、燃油价格上涨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增长缓慢,虽然在油价连续上涨后,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销售大幅增长,但是从上半年数据看,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占整个汽车零售额的比重只有7.2%,份额太小,还不足以支撑拉动整个汽车消费;汽车消费的不振同样影响到成品油的消费,虽然今年以来受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油价一直处于高位,但从长期看,油价的持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石油消费,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伴随而来的便是石油消费量将持续下降。
从数据上看,1-6月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和石油制品类商品增速均低于限上零售额增速,对整个消费市场的支撑作用减弱。
(二)区域消费市场发展差距明显
一是县区间差距大。潞州区作为全市消费市场的中心,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5.2亿元,占全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8.9%,其余11个县区所占比重不足一半;从限上看,1-6月潞州区限上零售额占到全市限上零售额的比重更是达到79.9%,区、县间消费市场发展差距巨大。二是农村市场仍较落后。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实现零售额是乡村的4.4倍,并且绝大多数的限上商贸企业仍集中在城镇,农村的商贸企业规模较小、辐射面较窄,加之农村流通体系仍比较落后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发展。
(三)城乡收入仍有差距
在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提高、生活改善的情况下,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仍存在差距。上半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946元,增长5.6%,增速比去年同期(9.3%)回落了3.7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40元,增长6.9%,增速比去年同期(15.4%)回落了8.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差1070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73元,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收入仅是城镇居民收入的43.5%,城乡收入比为2.3:1,城乡之间还是有较大差距。
三、促进消费市场恢复的几点建议
(一)聚焦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一是关注消费群体结构变化,培育新兴消费热点,促进个性消费、绿色商品消费、休闲养老消费等的快速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消费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产业融合的意识,积极寻找线上市场发展新的着陆点和促进点;三是进一步抓好促消费系列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重点围绕本地特色消费,引导商贸企业积极参与,结合政府消费券的发放,真实让利消费者,促进消费增长。
(二)以点带面,助力消费提质扩容
充分发挥主城区消费中心的引领作用,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以点带面,扩大消费辐射力。相对城市而言,县域商业设施比较薄弱,积极引导和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建设改造一批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一批乡镇商贸中心和乡镇物流站点、一批村级便民商店和村级快递网点,构建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
(三)保障就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提高收入。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综合利用稳企业促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培训等多种举措促进就业,让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劳动创造性,为社会创造财富,同时增加居民收入,进而扩大居民消费意愿,提高居民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