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长治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全年农业生产目标抓谋划,聚焦春季农业生产重点抓落实,积极推进灾后重建保生产,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季度,长治市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一、农业生产运行情况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4.0亿元,不变价速度增长8.2%。其中,农业 4.2亿元,增长9.2 %;林业8.0亿元,增长3.8 %;牧业10.9 亿元,增长10.1%;渔业0.2亿元,增长18.2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活动 0.7 亿元,增长3.9%。
(一)土壤墒情情况
1月份长治市气温特高,降水偏多,1月份平均气温-3.1℃,比历年同期偏高2.2℃,平均降水8.8mm,比历年偏多3.9mm。2月份,全市月平均气温为-2.3℃,比历年同期偏低1.1℃,月平均降水量为0.6 mm,比历年同期偏少9成。一季度,小麦陆续返青,是春季管理特别是晚播小麦促弱转壮的关键时期,2021年下半年及今年年初降水较多,土壤含水量大,墒情较好,据近期田间苗情调查,水地小麦一二三类苗苗情比例为9:41:50,旱地小麦一二三类苗苗情比例为9:33:58。
(二)蔬菜及食用菌生产情况
一季度蔬菜播种面积为2.1万亩,同比增长14.2%,采收面积为1.7万亩,同比增长6.4%;蔬菜产量为7.0万吨,同比增长10.8%。蔬菜增长原因之一是蔬菜价格高,市场行情较好,种植面积增多,产量增幅较大,二是大棚种植补贴较高,发展劲头足,新建大棚设施完善,保温效果好,拉动播种面积与产量增大。
二、春耕备耕情况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管春耕勤当先。一季度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农资需求量增大,长治市早谋划、早发动、早安排,采取积极措施,开展春耕备耕工作。
农资产品储备充足,措施得力
截至目前,长治市共储备农作物种子约1490万公斤,各类肥料约21万吨,其中,复合肥4万吨,磷肥500余吨,钾肥300余吨,氮肥200余吨,农药约400吨,储备各种农膜约2000吨,完成农机具检修1200余台。12个县区建设农资配送中心12个、惠农服务中心75个、惠农服务站256个、庄稼医院189个、在乡镇开设农资直供站118个,在行政村开设农资直供点1931个,各类农资商品配送到基层,确保不脱销、不断档、不误农时。
农资价格普遍上涨,涨幅明显
2022年,受原材料整体价格上涨的影响,长治市农资价格涨幅明显。化肥、种子、地膜涨幅普遍在20%以上。据入户调查了解,农户常用化肥,上年同期价格在100—120元之间的,今年普遍涨至140—160元。硝酸磷钾由去年的105元/袋涨至今年的145元/袋,复合肥由90元/袋涨至145元/袋。化肥上涨的同时,农家肥价格同时飞涨,每立方鸡粪上年同期200元,一季度涨至400元。
长治市种植业以玉米为主,强盛系列玉米种子由去年同期的45元/袋涨至今年一季度的60元/袋,先锋系列玉米种子由40元/袋涨至50元/袋。地膜根据对农户的随机调查,一品种由去年同期的45元/卷涨至60元/卷,一品种由50元/卷涨至70元/卷。农用柴油涨幅最大,由去年的4.5元/升涨至目前7.9元/升。
三、2022年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
(一)蔬菜价格高位运行
2021年一季度、2022年一季度,长治市蔬菜价格都在高位运行,两年菜价明显高于以往年份。两年菜价同比,分品种菜价有高有低。2022年菜价明显高于上年同期的有西红柿与黄瓜,西红柿2022年一季度价格在8—12元/公斤之间,而去年同期在4—5元/公斤之间;黄瓜一季度价格在5—10元/公斤之间,而去年同期在3.4—5元/公斤之间;青椒价格低于较上年同期,一季度青椒价格在5—9元/公斤之间,而去年同期在7—11元/公斤之间;油菜价格基本持平,一季度在3.4—6元/公斤之间,去年同期在3—7.4元/公斤之间。
(二)生猪价格持续低迷
一季度,全市生猪价格仍旧低迷,并呈逐月下降的趋势。最高价为1月初的15.2元/公斤,1月份平均价为14元/公斤,2月份生猪价格在11—13元/公斤,3月份猪价降至12元以下,在11元—12元之间轻微波动。
(三)肉蛋价格有涨有跌
长治市最大的生鲜产品交易市场紫坊菜市场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猪肉一级批发价价格同比跌幅近50%,牛肉一级批发价较去年同期持平,羊肉一级批发价较去年同期下跌约10%,鸡蛋价格小幅上涨。
猪肉肋条一级批发价,上年同期在40—56元/公斤之间,今年一季度在24—26元/公斤之间波动,牛肉一级批发价上年同期为78—82元/公斤,今年一季度仍在78—82元/公斤之间,羊肉一级批发价上年同期为82—88元/公斤,今年一季度为76—80元/公斤之间,鸡蛋一级批发价去年在7.6—10元/公斤之间,今年一季度处于8.4—9.6元/公斤价格区间。
四、农业生产存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一是2021年长治市一产固投增长较快,加之全市对一产高质量补贴的推动,2021年全市 新发展日光蔬菜大棚2524.7亩,新建规模养殖场166个,为2022年1季度蔬菜和畜牧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近期蔬菜和中药材价格一直处于高位。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长治市蔬菜价格普遍较高,今年一季度,中药材价格较上年同期也大幅上涨,2月25日价格,连翘100元/公斤,较上年同期增长44.9%;党参价格57元/公斤,同比增长42.5%,高价格高利润促进了一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是2021年夏秋季连续多天降雨,很多温室大棚受损,目前已基本修复并恢复生产。其他农作物受损保险理赔也正在进行。截至目前,长治市灾后农作物保险理赔面积达23万亩,理赔金额3487万元。
(二)不利因素
一是生猪价格持续低迷,饲料价格上涨。豆粑由年前的4100元/吨涨到目前的4900元/吨,目前猪粮比4.69:1,低于6比1的养殖盈亏平衡点,生猪养殖户处于赔钱状态,尽管2021年建设了166个养殖场,但是养殖户补栏意愿不强,部分养殖场处于空栏。
二是农资价格涨幅明显,农民投入增加。2022年一季度,化肥、农膜、种子、农用柴油等农资产品普遍涨价,加大了农业投入成本,增加了农民生产费用,抵消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实惠。
五、农业生产相关建议
(一)抓增收,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要加快培育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与农村发展相协调的乡村人才队伍,大力开展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主体带头人培训,引导各类人才下乡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扎实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特别要加大对设施蔬菜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引导广大农户发展特色现代产业。要健全联系帮扶机制,深入一线开展服务,帮助各类主体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拓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成效。
(二)抓科技,强化农业技术支撑。要强化科技支撑,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农业产出效率。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降低生产资料、机械费用、人工成本等中间消耗。要积极引导发展林下经济,统筹推进撂荒地利用,大力推广粮菜复种、间作套种技术,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
(三)抓效益,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县区要紧紧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和引进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推动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向产业园区集聚,提升产业发展效益。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评价办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认定管理办法,规范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要做大做强名优农产品品牌,积极构建产销衔接联盟,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走出去参加各类展示展销活动,扩大长治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