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日,山西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对推动一产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作了具体部署。4月12日,长治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长治市推进一产高质量发展作了进一步安排。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长治市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和《长治市支持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政策》,积极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扎实开展农业生产各项工作。长治市全年农业经济形势稳步发展。
一、全年农业经济总体运行特点
长治市为加快推进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六大工程,九大行动,并从组织、人才、资金全方面保证实施,在优惠政策引领下,长治市第一产业取得大幅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2亿元,不变价速度增长11.9%。其中,农业 77.2亿元,增长10.4%;林业16.0亿元,增长15.8 %;牧业46.7 亿元,增长14.3%;渔业0.9亿元,增长4.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活动 7.4 亿元,增长5.8%。
(一)、蔬菜面积产量双双增长
长治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发展蔬菜产业作为长治市推进一产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之一,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标准提高质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导蔬菜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壶关旱地西红柿、长子旱地辣椒、屯留区麟绛红尖椒、上党区设施西红柿、沁县朝天椒等特色蔬菜产业大力发展,2021年长治市蔬菜播种面积为4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万亩,同比增长44.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为105万吨,同比增长32.1%。种植结构以茄果类和瓜菜类为主,占蔬菜总产量的64%,其中茄果类产量增长量最多,同比增加12万吨,同比增长32.3%,
(二)、中草药材迅猛增长成为亮点
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产业布局,长治市作为省政府重点打造的药茶基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付诸实践,加之乡村振兴政策推动,收益较高的中草药材种植成为农户致富的重要选择,公司与农户的合作模式,保证了中草药材种植的收购,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2021年,长治市中草药材播种面积达22.7万亩,较上年增加3.0万亩,同比增长15.1%,产量4.6万吨,同比增长78.8%。
(三)、园林水果、食用坚果恢复性增长
2020年年长治市一些地区水果在开花期受冻,以致当年水果亩产较低,2021年长治市园林水果产量恢复性增长。武乡县贯彻三年梅杏发展计划,上党区2018年以来持续进行调产,果树种植面积大增,长治市2021年园林水果面积7.1万亩,较上年增长8.8%,产量4.6万吨,较上年增长92.0%。
二、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
(一)菜价下半年明显高于往年
1—5月份,长治市菜价正常变动,一季度以大棚菜为主,菜价较高,但较上年同期略低,二季度本市蔬菜大量上市,菜价整体较一季度回落,整体菜价略高于去年。6月—12月,长治菜价明显高于往年。三季度,长治市雨水天气较往年偏多,邻近的河南省发水灾,大量从长治市收购蔬菜,推高了长治市蔬菜价格,使整个三季度全市蔬菜价格与六月末价格基本持平。四季度,菜价继续高价位运行,多数品种价格高于去年同期。
12月下旬,冬季常规储备蔬菜大白菜一级批发价2.4元/公斤,高于去年同期1.4元/公斤;白萝卜2.6元/公斤,高于去年2元/公斤;土豆1.8元/公斤,与去年持平。
大棚蔬菜如西红柿一级批发价6元/公斤,高于上年同期5.6元/公斤的水平;黄瓜5.5元/公斤,去年同期4元/公斤;青椒从11月中旬的10.6元一直回落,年底价格为4.6元/公斤,低于去年7元/公斤,但从整个四季度来说,青椒平均单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二)全年生猪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
2021年,生猪产能的不断释放,前期集体压栏大猪抛售导致短期生猪供应的增加加剧了生猪价格的弱势,全年生猪价格整体呈现下跌趋势。从年初的36元/公斤一路下行,10月初达到全年最低价9.1元/公斤,之后开始回弹,11月底升至17.2元/公斤后又小幅下跌,12月下旬,生猪价格在15元/公斤左右。
(三)全年鸡蛋价格高位运行
2021年上半年蛋价高位运行,最高点是1月中旬10.5元/公斤,最低点是2月底7.6元/公斤,二季度蛋价基本处于8.5元—9元/公斤的区间,较上年同期平均高出2—3元/公斤,三季度,蛋价一路上涨,7月下旬涨至10.4元/公斤,之后一直到年底,基本都在9.5—10.8元/公斤之间波动,远高于上年同期7—8元/公斤的水平。养殖效益大大提升,养殖户利润空间较大,市场供应充足。
(四)、玉米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去年
1月开始,玉米收购价格就开始上涨,从2020年底的2500元/吨,2月中旬时上涨至3000元/吨,之后,全年价格一直保持2700—2900元/吨,年底玉米价格2800元/吨,明显高于上年同期2200元/吨的水平。
三、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十月初的连续降雨导致部分地区玉米地里有积水情况出现,大型机械和人工都无法进入地里进行采收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秋收进程。没有来得及抢收的玉米有少部分出现长芽、霉变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粮食产量。同时,连续降雨导致了部分露地蔬菜减产,设施大棚损坏,间接推高了蔬菜价格。
二是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长治市常住人口 318.1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3.4万人相比,十年间减少了15.4万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8.5万人与六普相比,减少了55.5万人。乡村振兴离不开合理的规划,离不开产业的推动,但任何措施都离不开人来执行,农村常住人口的减少很大程度制约乡村振兴的发展。
三是乡村振兴发展同质化严重
乡村振兴应针对本乡、本村特点,发挥本地优势,制定合理的振兴规划。但是,乡村本就是人才缺乏的地方,城乡差距使大多数乡村人口视野窄小,思想闭塞,根本无法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当地政府则是树标兵、树典型,寻找和扶持优秀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而学习的结果就是照搬照抄,乡村发展同质化严重。
四、实施乡村振兴相关建议
一是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
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在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继续提高补贴力度和范围,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发挥本地优势,农村规划尽量向下细化
加强乡村干部配备,成立专门的调研组,针对每个乡、每个村详细情况,针对性制定适合该乡该村的发展规划。拒绝规划一刀切、同质化。
三是适应人口形势,挖掘劳动人口较少的产业
乡村人口减少已成为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乡村要振兴,要发展,就要针对劳动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等人口现象,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